时评>>管窥天下

“全国一盘棋”,没有谁供养谁之说

2018-01-24 11:39: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有的文章称,中国有25个省份在负债,只有6省1市在赚钱;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计的财政缺口从3.2万亿元,上升到了4.88万亿元,补上财政缺口的能力堪忧。那么,是否真的像大家担心的那样,只有东部几大省份在供养全国,而其他省市都在“拖后腿”和“吃老本”?如果一个地方对国家的财力贡献靠后且需要中央大额补助,是否就意味着这个省份的债务压力或者隐性债务压力的比重就很高?(1月24日 侠客岛 凤凰号)

从提供的数据看,“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中,全国31个省区市,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9个,依额度排序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共计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4.76万亿元。而剩下的22个省区市,则是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根据补助额度排序依次为:海南、山西、宁夏、重庆、陕西、吉林、河北、湖北、青海、云南、西藏、江西、安徽、内蒙古、新疆、甘肃、广西、湖南、黑龙江、贵州、河南、四川。“十二五”期间,22地共获得中央补助收入12.09万亿元。

如果单从“贡献量”来看,仿佛9地“吃亏”而其他22个省区市占了便宜。虽然数据能反映出贡献率,但数据并非一切,数字的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套路”。如果单从地方财政贡献率看,很容易产生误导。一个广泛共识是:只有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才对国家有贡献,否则就是在“拖后腿”。其实,这种认知有很大偏差,这要从我国的财政收入、分配制度、特殊国情等方面分析,如此才能得出在全国“一盘棋”下,并没有谁供养谁之说的结论。

我国有一套独特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和分配体系,称为“分税制”,既有“国税”(中央税)又有“地税”(地方税),还有“央地共享税”,税种复杂。各地税收都必须上缴中央进行再分配。二次分配中,中央对各地进行“再补助”,即“转移支付”给那些偏远地区支持其发展。一些所谓“被养活”的欠发达地区,表面上看得到了中央财政补助,却从另外一些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地方财政的贡献来源于很多领域,如工业、农业、牧业、林业等,有些省市工业发达,但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却很少。例如,黑龙江、吉林、河南、四川等都是农业大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再如,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畜牧业发达,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畜牧业品。而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江苏、天津、山东、浙江等,为全国在现代工业产品上贡献了更多。就是说,国家给农业、畜牧业发达地区以财政补助,就是在平衡各地的发展,在下全国“一盘棋”。

再者,那些所谓“被养活”的省份,大都在边疆地区,国家财政补贴到了那里,就等于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这种全国“一盘棋”思维就更容易被理解。再进一步讲,欠发达内陆地区对沿海发达地区提供的人口和劳动力,就间接为国家财政做出了贡献。此外,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自然资源输出以及各种物流等,换算过来,都是对国家财政的间接贡献。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财政收入和税收上都有很大不同,无论是政治资源、经济资源、财政资源乃至文化资源等,大都由中央政府调配。尤其是税收方面,更有着特殊政策。因此,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下,称“谁养活了谁”显然不能成立。

可见,各省市对国家的财政贡献率,并非必然等于“对国家贡献程度”,以“有财力贡献”为据就称哪个省市贡献大,养活了哪些省市,既不准确,更也是误导,大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使国家富强,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才符合中国实际,这也是长期以来在积极探索的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刘天放)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