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脱贫可以,“脱钩”“脱身”想法要不得

2018-01-25 14:10: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过去5年来,我国年均脱贫人数超过1300万人。然而,随着脱贫攻坚持久战持续深入,扶贫干部长时间、高强度投身第一线,“厌战”“懈怠”“畏难”“侥幸”“急躁”“补偿”等不良情绪苗头也在部分地方悄然滋生,值得警惕。(1月25日)

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扶贫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面对难关,其中一个危险的情绪就是将脱贫视为一个负担,重视短期效应,有了战果,恨不能立马“脱钩”和“脱身”,继续去当自己的“太平官”。

具体表现,一是片面追求“政绩收益”。不愿意“前任种树,后任摘果”,热衷于短平快项目,对生产周期长、产值高的产业兴趣不大,这样看起来是付出了一定努力,但因为缺乏长远考虑,往往为后期的持续富裕埋下了隐患,无疑是得不偿失。

二是热衷于扶贫工作“造盆景”“树典型”。典型确实需要,但人为搞急就章临时培树出来的“盆景”将资源与精力集中于部分贫困户群体,寄望于通过包装打造“亮点”,“以点代面”,以应付考核检查,却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政绩虚浮,“宣传效应”大于实际效应,换言之,是一场“秀”。

三是产生“纳入政府兜底算了”的厌战情绪。面对“扶贫干部干,贫困群众看”“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有些扶贫干部无计可施,于是情绪低落,出工不出力,天天期盼着政府来“收尾”。这样的扶贫,不但不能起到良好带头作用,甚至可能滋生出“越扶越出溜”的消极现象。

全面实现小康是党对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持久战。十八大以来的五年,6000多万贫困人口已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是思路对头、措施及时、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奋斗得来的。当此之际,扶贫干部身上存在的任何以个人利益为念、只打自己小算盘的小九九,都应及时对症施治。

为此,一是要多搞座谈、调研,及时疏导情绪、化解心结;二是充分发挥正向激励效应,如实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三要严格考核评估,该问责的问责,该调整的调整,将懈怠厌战等不良情绪对扶贫工作的影响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如此,才能风清气正,保持脱贫攻坚的良好势头。须知脱贫是一种神圣责任,脱贫可以,“脱钩”“脱身”的想法,万万要不得。(武小羽)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