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刘天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对抗从未停止

2018-02-13 14:24: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当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用平实的记录在自媒体刷屏的时候,当人们在感叹中年焦虑、中产脆弱的时候,当你从帖子里看到了各种各样不足的时候,就是你也身处其中的时刻。没有生活经历的人不会有这些担心,而经历过更多的人又不会担心这些。这仅是一部分人经历过的“对抗”,以“家庭的失败”为结局对抗。它不是个例,更准确的说是这种对抗从来都有,且永不会停止。

首先,是观念的对抗,一个“万事求和”的南方女婿与一个北方家庭的对抗。他们之间的生活习惯、对现实环境的认知、对疾病预防的理性程度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生活圈子足够小的时候,没有人会把“流感”看成是恶魔,因为感冒丧命只能是给医学留难题,不会给百姓带来任何警觉。他们认为那只是一个特例,一个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特例。

其次,是医疗资源匮乏与大量需求之间的对抗。可以说治疗小感冒的医疗资源是充足的,但是面对特殊病症,医院的床位是否充足、医疗设备是否先进、药品资源是否充足都能成为最终治疗结果的决定因素。

再次是医疗技术与未知病毒之间的对抗。一种新的病毒出现,需要医疗工作者耗费人力、物力去研究,找寻治疗方法。甚至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适合的方案,特效药可能就是现有的某种或某几种常见药的组合,但是有的人等到了,有的人却等不到。并且未知病毒在人体这个复杂的环境当中也会不断的变化,给治疗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可以说这不是用观念、意识能够改变的对抗。

最后是情感与道德法制的对抗。情感上谁也不愿意病无所医,然而事实有时却残酷到,不仅病已无可医,还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最后汇集于“钱财”一处的考验。借出去的钱拿不回来,即使人没了还可能从“灰色产业链”上再走一遭。家属和医院在想尽一切办法救治,可在救治过程中还是有绕不过去的坎,比如用血问题、医院死亡指标考核的问题。

我们可以给人贴上很多诸如中年焦虑、中产脆弱一类的标签,这些标签当然无关褒贬,它表现的只是一种状态。无论标签多么高大上,当进入“生与死的终极对抗”时,都能轻易被击碎。这不只是北京中产的悲哀,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定会有的痛。

面对终极对抗,谁又能逃过“溃败”的结局?(刘天竺)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