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邓海建:“金句评语”凸显“以生为本”情怀

2018-03-08 10:17: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这样的作业给我来一打”“只要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活成你最想要的样子”“幸运是不存在的,努力才是硬道理”“作业略显狂躁,与本人气质明显不符!”……这些金句是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师董桂菊写给学生的作业评语,22年来,她写了几万本类似的评语。(3月6日云南信息报)

能把理工科作业批改得如诗如画,令学生珍藏十多年而不忍丢弃——这份“功夫”、这份“秘技”,既令人艳羡,更叫人暖心。坦白说高校师生关系之隔膜,已经是个世纪性难题了。平时作业能详批个妥当的分数就是万幸,还要如此费心巴力写上新意盎然的评语,用心良苦、用情至深,大概比抽象而空洞的苦口婆心更直抵人心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里的“大学”,当然非我们今日之“大学”。不过,大学是个“大家族”,每个有名有姓的孩子,能不能濡染到影响其一生的浩荡“家风”,有时并不在于遥远而高深的课堂,反而在于近切而质朴的生活场景上。擅写金句的大学老师爆红,可以想见的起码有两点:第一,作业批改如此敬业,课堂教学等环节断不至于糊弄。表面看,这些评语金句是温润的“鸡汤”,其实代表着高校教师的匠心情怀。

第二,擅写金句的大学老师,并不是玩的抽象主义抒情。能写出“作业略显狂躁,与本人气质明显不符!”等个性化评语,起码说明老师了解学习、深谙每个人的脾性。现在的很多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学校越来越工具理性,残存的人文气质,便在精致利己的滚滚大潮中荡然无存。有了这样的背景,你越发能感知到金句评语背后悉心教育的精神之可贵。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什么是一流大学?答案见仁见智。但基本的共识还是有的:立足人的成长,发现人的力量。有人说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其实,名师难求,甘于平凡又心存灵性的普通教师更为难得。更多的孩子,接触到的是“董桂菊”这样的老师,而非业界泰斗、专业权威。高校普通教师的“质地”,才是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步伐与方向的大问题。

想起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的那句话:“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份诗意盎然的评语,一种以生为本的情怀。这种擅写金句的大学老师,不妨给各家高校“来一打”!(邓海建)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