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破解“校外加负”怪圈不能止于“令行”

2018-03-23 15:07: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领未来。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很多教育话题成为热点,其中如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人们热切关注。(2018年3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校内减负”初见成效,可是“校外加负”却让孩子们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到底是什么使得家长们走进“非补不可”、“比你优秀的都在补,而你为什么补”的补课怪圈?是值得更多人思考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家长们的焦虑症。其实,一味热衷“进补”到底对不对?这种“虚不受补”的疯狂补课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成绩,进入名校?答案是否定的,而且这个答案不少父母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就是怕孩子落后于起跑线上,更怕自己的孩子在进入高考这个大队前掉队,所以还在给孩子“进补”的人大有人在。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这样的焦虑不仅不会有助于让孩子成才,反而会压垮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虚不受补”更会促长了一些老师的不正之风,要想杜绝这种“课外加负”的现象首先就得转变观念。一个孩子成长的好,不是只是学习好就行,社会上都不是以“学历”论英雄,那么同样的孩子们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才为正道。

其次就是得有法律法规来加持。有道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有个别的教师,却执着于身份背后的不当的名利观,而家长的纵容、暴利的驱使更使得曾经教书育人、甘当奉献的“园丁”蒙蔽了双眼。想想现在的补课费,小学一对一补课最少40块钱,多的还有70—100,高中更是一节课都能达到200-300,在一个半小时内能赚这么多,甚至让不少老师都蒙蔽了良心,开始“上课留半堂”,凡是想要提高成绩的下半堂课必须得找老师“进补”。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必须得有法律条例来遏制。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希望在有法律遏制的情况下,能够还老师以本来的面目,学生也能够真正的“减负”。

最后,还是得提高老师的待遇。其实大部分老师并不想通过补课来“致富”,因为补课本身也是一种超负荷的劳动。但是有的地方的老师待遇太低。虽然老师是“园丁”是“蜡炬”,但是同样的老师更是一种职业,存于社会中,也得生活。如果待遇低,那么老师只能想办法“致富”,而不能为了“奉献”让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

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育观念上,不妨看看许多拥有一流大学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倾向于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暑假的假期生活也多是探索和实践类的,不仅丰富多彩,也可以增广见闻,获得学校里难以学到的东西。

常言道“对症下药”,孩子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盲目“进补”只会“虚不受补”。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光国家颁布法令是不够的,必须多措并举,转变观念。想要“令”行禁止更得在“令”外下功夫!(杨毅辰)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