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邓海建:中国式学养,与她共度一甲子优雅时光

2018-03-27 09:20: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在巴黎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她是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在颁奖典礼上,张弥曼5分多钟致辞优雅、幽默,并全程用英语演讲,在部分片段使用法语、俄语、瑞典语和中文,这段演讲迅速传遍社交媒体。(3月26日澎湃新闻网)

有人讲张弥曼院士称之为“国民女神”。这似乎并不算夸张:一辈子与石头打交道,却锻造出比钻石更优雅的光芒。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大抵就是浩荡的学养之气。尤其对于学者来说,“颜值”是学历,“气质”则是学养。

5分钟的即兴演讲,一甲子的优雅时光。网友用“开口跪”来赞叹张老在世人面前的从容与美好。有几个细节,颇为温暖:比如在感谢自己早期导师时,张老分别用俄语和瑞典语读出他们的名字;又比如最后,她还特意感谢了女儿对于自己矢志科研而“从未有任何抱怨”;再比如发表完获奖感言后,张老居然连奖杯也忘了拿。谦卑平和的仪态、初心不染的学风,展现了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质地与水准。

就像刚刚离世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许我们并不能理解黑洞和宇宙起源等终极探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高山仰止其思想与精神之伟大。同样,可能很多人未必知道:有一条远古时代的鱼,以张弥曼的名字命名;有一本全球古生物论文合集,以张弥曼的名义出版……但颁奖台上5分钟的璀璨,足以让世界惊艳于中国学者的浩然之气、人文之光。芳华易逝,浩气永驻。每一位老学者身上散发的人性之光,与其说是人生阅历的磨砺淘洗,更像是学识涵养的百炼千锤。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雅非天成,学养涵养之。新闻专题这样报道这位老学者——“跋山涉水,踽踽前行,张弥曼一头扎进石岭山岗,用一生索求那来自远古的声音。”坦白说,若非这5分钟的花絮刷屏,估计很多人一辈子不会知道中国学界还有个“张弥曼”的名字。这大概起码能说明两件事:一是沉潜初心,淡泊名利。真心做学问的,哪有时间在镁光灯前晃来晃去?二是务实求真,贴近大地。从钱学森到茅以升、从邓稼先到钱三强……中国有很多各自风流、各自优雅的学者、大家,他们最大的共性,也许就是在真知灼见面前“特别较真”。

张弥曼院士刮起的这股热浪,虽是教科研领域的“花边”,却折射着舆论在学养问题上的反思与渴慕。“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张弥曼院士”、需要更扎实的“张弥曼精神”。遗憾的是,2017年底,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撤回已刊登的107篇中国论文,创单次撤稿量之最;即便是眼下,武汉大学的一份问卷调查,亦被指逼着学生扮演农民工来数据造假。凡此种种,更叫人反省中国式学养命题。

《论语》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张弥曼院士一不小心成了“网红”,也许我们难解其专业学术的辉煌,却叹服于中国式学养与她共度的这一甲子优雅时光。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