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感悟“科学怪人”的初心与使命

2018-03-27 19:21: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3岁这年,钟扬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辞职到复旦大学当一名普通老师时,已是副厅级干部。有人说钟扬是“怪人”,放着锦绣前程不干,偏偏愿意从头再来,只因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建设已经“火烧眉毛”。(新华网 2018年3月26日)

除了文中提到的辞职,他还做了别人很不理解的事:作为复旦大学的著名学者跑到边疆搞科研。钟扬生前讲述和他人回忆的故事,展示了一位一线科研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精神珠峰”,感悟到一位共产党员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初心与使命。

初心不改,殚精竭虑育人才。“我天生就是要做老师的。”钟扬一生所眷恋的就是做一名普通老师,潜心学术,教书育人。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粒宝贵的种子,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他坚定着自己的“种子观”“种子梦”,毅然辞官,毅然进藏!

使命担当,无私奉献补空白。钟扬说,这是高山雪莲带给他的启示: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新的生存和发展!他带着自己的精神和使命,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援藏事业,用4000万颗种子,填补种质资源空白。他追求的始终是人类、是国家、是科学、是教育,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我们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有一批这样的科学家无私奉献,需要有一批这样的共产党员负重前行。

钟扬走了,他为双胞胎儿子取名“云杉”和“云实”,一个是裸子植物,一个是被子植物。钟扬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那颗改变我们国家命运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在润物无声中落地生根,渐渐萌发,为国家、为科学、为教育带来新希望。(董丽丽)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