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翟广阔:大数据“杀熟”须重塑商业伦理

2018-03-29 09:36: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习惯了用APP预订酒店、演出票的你,有没有想过会被某些“比你更懂你”的网络平台“杀熟”而无知无觉?近期,不少网友发现,自己经常购物的网站、APP,消费越多、?得到的优惠越少,甚至价格越贵。打车、购买电影票、视频会员等,也存在“同货不同价”现象。记者亲身试验后发现,一些APP平台确实存在“杀熟”现象。种种五花八门的“新技术套路”让人防不胜防。(3月28日《新华网》)

最近,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有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大数据本身没有罪恶。然而,大数据的出现与成长一直伴随着各种怀疑和忧戚,事实也证明这一切并非杞人忧天。大数据“杀熟”套路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有网友表示,以前只听说“线下杀生”,而大数据又添“线上杀熟”。

坐地起价的“杀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其一,浏览次数与价格挂钩。一些旅游网站花式催买使得旅游类APP成为网友吐槽重灾区,表现在一些软件订房页面被浏览多了,相关酒店房价就自动上涨,营造“酒店很抢手”的错觉。一些用户清除浏览记录后,甚至能发现原本显示的价格又下调不少。其二,专属会员被“定向涨价”。原本可享受“超低专属折扣”的会员折后的价钱甚至高于非会员的普通价。其三,同款商品却“一客一价”。同样的商品,不同手机便有不同的价格。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价格歧视,同时也在挑战着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面对交易条件相同的消费者,企业用低价吸引使用网站频率低的消费者,而对高频消费者却收取高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价格歧视,如果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还可能涉嫌违法。然而,消费者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被各种收集、掌握,进而被筛选和“吃干榨尽”,而这一切,消费者却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毫不知情。

大数据“杀熟”影射消费者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透明化。大数据“杀熟”的前提是平台要掌握个人信息、行为习惯等数据,根据用户行为和频率制定标签。除了用户主动输入的信息,用户主动公开的信息也可能给杀熟助一臂之力。

大数据“杀熟”最终损失的是整个行业。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拥有选择权,当其利益受到影响时,他们便会“用脚投票”。大数据“杀熟”现象,看似挣了一点小钱,但长此以往,只会透支舆论信任,最终让整个行业的未来遭受打击。

规避大数据“杀熟”现象不妨建立新秩序。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要想用好这把“双刃剑”离不开政府的管控。监管必不可少,且要分工明确,杜绝“九龙治水”现象。出台新的法规措施,保障每个消费者拥有相同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塑造健康的商业伦理,形成新秩序。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