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翟欣宇:“迎检办公室”也是形式主义作祟

2018-04-19 17:40: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西部某市主城区龙船巷社区(化名)是一个专门用来迎接领导考察或检查的“明星社区”——该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短短4年内被3家不同的区级部门前后装修了3次,每次都花费十几万元,但装修好、挂了牌子之后却基本闲置。于是,落实工作变成了落实办公室。(4月17日《工人日报》)

的确,“迎检办公室”频繁变脸,花费大量资金但使用时却“无人问津”的现状,暴露出一些基层部门及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态度不端正、责任心欠缺的弊病。然而,把“形式主义”的板子都打到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头上,不仅失之偏颇,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的确,一些地方从来不缺乏形式主义的“智慧”,比如有的地方建起“遮羞墙”,有的地方办书屋却不采购村民所需书籍;有的地方扶贫全靠材料写得好;有的地方工程整改就是刷一层涂料……但这些“华而不实”根源都在基层吗?换个角度看 ,“遮羞墙”和“刷涂料”背后,可能是上级拨付的并不足以“全覆盖”的微薄资金;书屋里摆放的可能都是上级文体部门“想当然”购置的书籍,基层只有“领发的义务”而无“选择的自由”;而“扶贫靠材料”折射出的可能是久久为功的扶贫工作规律与快速频繁的督导调度之间的矛盾。

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而下效。一方面,面对上级五花八门的摊派、考核、督导、问责,基层本就十分短缺的人手愈发凸显,在应付上级与服务群众之间顾此失彼也就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基层话语权缺失也是导致政策措施难合群众胃口的重要因素,基层干部直接接触群众,他们最清楚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但是上级在制定政策和推动工作时往往“想当然”多、倾听采纳基层意见建议较少,导致政策落实遭遇“水土不服”,效果可想而知。此外,有些地区在推动工作时,单纯追求出创新、出亮点,却不考虑基层的工作周期,在“今天布置、明天调度、后天汇报”的工作节奏下,造亮点、走形式也就成了督导大棒下的“灵活应变”。

“好钢用在刀刃上”,基层干部是最了解群众、熟悉基层的最灵敏的“神经末梢”,对于基层如何发展、乡村如何振兴这些课题,他们有很多好点子和好想法。要避免政策落实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必须理顺市县一级与基层的关系,让基层干部 “轻装上阵”。一方面,为基层干部“减负”,减轻迎查督导带来的工作负担和“问责处理”“一票否决”带来的思想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和意愿去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增加对基层干部的尊重和信任,比如制定政策时多倾听基层声音,推动工作时给基层释放与责任相匹配的权力,让严管与厚爱、信任与激励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虽然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披露出许多隐藏在基层干部群体中的“城狐社鼠”,但瑕不掩瑜,基层干部大多数都是有良知、有正义、有担当、有使命、有情怀的国家干部,他们是值得信任与尊重的。因此,不论是体制内的各级部门,还是体制外的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都该用一个支持基层、信任基层的态度来面对基层,即便选择不去赞美,也别用污名化与标签化的报道来束缚基层的思想和手脚,让基层干部能够在维护基层发展稳定与服务群众的广阔天地里充分施展拳脚,把政策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