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刘凤敏:“背诗群”播下诗意种子,收获万紫千红

2018-05-18 14:54: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石家庄一位名叫刘竹玲的妈妈的人生格言,也是她常在背诗群里教导孩子们的话。这个背诗群,是个公益性质的微信群,自2017年3月25日成立以来,已引来200余名小学生参与其中,一年多下来,平均每个小学生掌握了近300首诗词。在这个微信群中,孩子们尽享吟诵之乐,发自肺腑地爱上了诗词。(2018年05月18日《燕赵都市报》)

背诵古诗词,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我满足、赢得认同,还是提高成绩、寻求加分?是为了获得审美体验、文学熏陶,还是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无论出于哪种目的,背诗在孩子们的性格养成、人格塑造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所提倡和蕴含的包括励志、奋发、勇敢等精神,对背诵者有着潜移默化地的影响,让孩子们在诵读诗词中结交朋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既能丰厚其文化底蕴,又能启迪其人生智慧,正所谓“播下诗意种子,收获万紫千红”。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孔子对诗歌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总结,认为“诗”可以感发志意、受到启发鼓舞,可以观察人情风俗、考证得失,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可以抒发心中不平、讥刺不良政治,系统地表达了诗教的观点。从这一点而言,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们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不仅具有文学上的审美趣味,而且还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而刘竹玲的“背诗群”恰恰是正确打开古诗词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训练、开发大脑,也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文字能力与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背诵中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若仅限于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而不懂欣赏、不明内涵,就很难形成传承的基因链条。这两年,一档名为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广受关注,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实际上,只有通过背诵将古诗词熟稔于心、内化于心,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融汇到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才能使其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这里,让我们与更多的刘竹玲共同期待着中国诗词春天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背诵古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为其上了中学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既便当下对儿童的影响不能立竿见影,但也会在其心底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不断丰富,这颗种子必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帮其更深刻地认识社会、感受生活,收获的也必然是万紫千红、硕果累累。从这一点而言,千万别认为背诵古诗词就是给孩子增加了负担,更不能以功利心看待古诗文的背诵,而是要像刘竹玲一样,通过“背诗群”让更多的孩子们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唤起更多人传承、厚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