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王黎明:无“为”怎能还有“位”有“饷”?

2018-07-04 14:55: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浙江苍南县盐务局被实名举报,有部分领导将自己的子女安排在盐业公司“吃空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据调查,被举报人在单位无任何记录,没有档案,没有签到,让我们不禁感叹,“如此公开化”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番“神操作”。(7月2日 新京报)

2015年著名节目主持人何炅被北外教授乔木实名举报“吃空饷”,由于当时何炅的人气,引起全国上下对“吃空饷”的广泛讨论。为何出现“吃空饷”的问题?无“为”的人怎么还能有“位”呢?一方面,“吃空饷”问题有体制“病因”。“吃空饷”大致可分为“娃娃饷”、“矿工饷”、“病假饷”、“多头饷”、“冒名饷”、“死人饷”、“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当然也包括“提前退休二线”之类,看似提前让出权力岗位,却是变相地导致了人浮于事,编制冗余,“老资格”之下,也有了“吃空饷”的底气。另一方面,“吃空饷”有政策执行传导缺位“病因”。尽管在很早以前国家相关部门就研究制定治理了公职人员“吃空饷”和解决超编用人、编外用人的政策措施。然而在权力与利益相扶持之下,政策执行度被打了折扣,我们看到的是“吃空饷”吃空饷”年年查,年年生的尴尬。最主要的是,“吃空饷”有处分流于形式化“病因”。近年几起著名的“吃空饷”事件处理结果,无非是被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者辞退当事人,追缴工资;更有案件打出“家庭困难”、“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等等处分来弱化处理结果,这般形式化的处置是在传递禁止信号还是鼓励信号呢?

改变“吃空饷”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最重要的就是规范编制的管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源于政府税收,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这些部门的编制规划、编制使用,以及员工的录用、升迁、离岗离职等情况,自然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甚至可以考虑逐步推行编制实名制,推动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除此之外要强化惩治的威慑力。只有惩治有力,预防才能有效。要做到有案必查、查必从严,同时还应对“吃空饷”行为实行源头追溯问责,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给予组织处理、党政纪处分或追究刑责,从而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遏制“吃空饷”的发生。

有“为”才能有“位”,打击“吃空饷”的情况是对每一个“干事者”的尊重和保护。无“为”怎能有“位”,出现“吃空饷”的情况是对国家法律和制度的亵渎和挑衅。铲除腐败的沃土,根植正义的禾苗,让“吃空饷”在阳光下自生自灭。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