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曹瑞晓:“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并非脱贫典型

2018-07-18 10:01: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韩庆玉今年54岁,是恩施州鹤峰县公路局的一名职工,2016年初,被派往鹤峰县走马镇红土村,开始扶贫之路。在扶贫工作中,与同样离婚单身46岁的贫困户于冬之认识,经做媒介绍,相互熟悉起来。渐渐地二人互生好感,决定走到一起,2018年元月,二人在县民政局拿了结婚证。(7月17日 《人民日报》)

近日,看到网媒转载的一篇题为《湖北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的报道,讲了一个扶贫干部和女贫困户的爱情故事,在扶贫工作中,两人一来一去便熟悉起来,有了感情,最近领了结婚证。按理说,这是本是喜结连理的好事,也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应该祝福他们。可为什么这篇报道的亮点却在于扶贫干部与帮扶对象“捆绑”到一起,这着实是一种“高级黑”。

首先,报道中题目就点明两者的“特殊身份”,刻意强调两方的身份,强调“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并过多地将这种结合与扶贫工作结合在一起,把二人喜结连理硬生生的跟扶贫工作联系起来,未免有点太过牵强,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成是“扶贫工作的成果”大肆宣扬,确有不妥,不仅侵犯了两人的隐私,更是读出来一种带着浓厚的“脱贫典型”的宣扬色彩,未免有些身份硬扯的荒谬。

暂且不说两人喜结连理只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并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过度渲染的“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的身份无疑是为了宣传扶贫政绩做得好,男方和前任妻子离婚,和女儿一起生活。而女方呢,也是离婚后,因为家中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在外务工维持生计,回家的时间也少。两人的结合不过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为了爱情走到了一起,不必太大惊小怪,硬生生地把爱情婚姻这种私事与扶贫这种公共事务“撮合”在一起,为了“佳话传播”和“典型宣传”效果,难免会混淆视听,模糊了公共事务与个人隐私的边界,成了一种“高级黑”。

两人结合是私事,理应送去祝福。这本质上只是一个极端个案,是个小概率事件,并非“脱贫”的典型事例。拿扶贫干部和女贫困户的“喜结连理”说事,这种博人眼球的“高级黑“,只会让扶贫工作尴尬,让百姓觉得别扭。况且宣传扶贫政绩,有很多好的角度,比如村民脱贫、村民致富村民生活改善等,单把两人感情结合当成脱贫典型,利用了“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喜结连理”这样的身份看点来博人眼球,着实不妥。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