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评集萃

整治“吃空饷”痼疾,当用重典

2018-07-24 10:38: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周某某根本就没在农场上班,但仍享受着单位缴的养老保险。”2018年3月,庆元县纪委接到了一封举报信,称周乾荣长期违规让其子周某某“吃空饷”,点名道姓、言之凿凿。县纪委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并全面展开核查。(7月23日 澎湃新闻)

“吃空饷”已经成了一个常谈不鲜的话题。2014年全国各地掀起清理“吃空饷”风暴,全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者16万多人,此后中央又多次向“吃空饷”亮剑。尽管如此,但“吃空饷”现象屡禁不绝,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然有一些顽固分子抱着侥幸心理,虚报冒领财政资金,顶风而上。

庆元县农业局干部周乾荣抱着侥幸心理安排其子“吃空饷”,不仅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造成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更是对政府廉洁形象的破坏。“吃空饷”行为屡禁不止,已经发展成为影响极坏的沉疴痼疾。

“吃空饷”让国家财政蒙受巨大损失,是不折不扣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吃空饷”的当事人“退饷”是毋庸置疑的,但要想彻底治理“吃空饷”,不能一退了之,整治“吃空饷”痼疾应当用重典。

“吃空饷”顽疾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黑幕。治理“吃空饷”,停留在“清”、“退”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要重拳出击,眼睛不能只盯着“吃空饷”者,也要追究“发空饷”者的责任,还要建立起“不能吃、不敢吃”的长效机制。

对“吃空饷”行为处罚不力,违纪成本低,是“吃空饷”顽疾难以根除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要对“吃空饷”动真格、下猛药,将“吃空饷”行为等同于贪污,把问责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的武器来惩戒“吃空饷”者和“发空饷”者。

依法严厉惩戒的同时,建立“不能吃、不敢吃”的长效机制是治本之策。堵住人事制度和财政制度的缺陷,不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肃清“吃空饷”滋生的土壤,把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让“吃空饷”走出“治理、复发、治理”的怪圈。(赵壮)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