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肖玮:心疼大城市里被通勤完虐的青年人

2018-09-05 10:16: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想到毕业后落脚地的选择,我就特别纠结和揪心。

小城市资源少,大城市居不易。数据显示,北京是全国最先醒来的城市。清晨五点,人们已经在为通勤奔波。人潮一早从东南西北的四五六环涌入城市中心,又在晚间回归,这是属于北京的潮汐。在北京,人们平均每天上班超过一个半马(26.4Km):“只是到公司,已耗尽我所有力气”、“业余生活是什么?到家只想平躺,因为已经11点了”……繁华如斯的北上广,逃也逃不离的北上广,在通勤问题上大概是相似的际遇。

有人“凌晨三点不回家”,有人“清晨五点已上路”。舟车劳累,辗转奔波。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在嘈杂的地铁里半梦半醒,更多人在堵车和迟到的窘况中斗智斗勇。“通勤‘杀死’百万北京青年”的说法有点夸张,但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叫我们反思城市半径扩大之后,我们的通勤距离和时间。专家说得言之凿凿,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比其他人死得早。因为长距离通勤意味着锻炼和睡眠时间的减少,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当然,为了赶时间买小吃,也吃坏了青年人的胃,还有说长距离通勤会让离婚率上升40%。这些数字,叫人绝望。问题是,怎么办?

有人说,唯一能做的,估计只能像于丹老师学习,喝一碗心灵鸡汤,勇敢面对雾霾和路途,然后,该咋咋地。文艺青年可以做出这个选择,但对于更多普通青年来说,这个选择依然过于玄幻。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或者说,城市越大,通勤就必然越难吗?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是既有的道路土地等资源有没有利用好?闲置的闲置,浪费的浪费,到处曲里拐弯,修整的时候往往又只是着眼局部,看不到整体,别说通勤,就是行走,也是千难万难。二是城市建设有没有贪大求洋地超载?规划如果没有考虑外圈市民的宜居问题,公共交通供给等服务自然跟不上。据说在丹麦、德国,也有很多年轻人骑自行车跨越十几二十公里通勤,前提是人家有发达的自行车道路,甚至有专供自行车通行的高速公路。

眼下还有个问题,就是万恶的爆炸式涨价的房租。这一轮合谋的房租疯涨,尤其把刚工作的年轻人都逼到很远的郊区甲醛房里去了。房租越高,他们离工作地点只会越远。难怪有人抱怨:一边累死在通勤的路上,一边呼吸在污染的租房空间,反正都是死路一条。只是长此以往,靡费在通勤中的巨量社会成本不说,这个社会的年轻人还能朝气蓬勃、心生梦想?

是时候关心一下这些长时间奔走在通勤路上的大城市年轻人了,他们活得有光彩,这个社会才能有希望。别忘了,大城市里被通勤完虐的青年,也是这个时代的依仗和中坚。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