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文化交流,传统民艺更应大放异彩

2018-09-13 15:38: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9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国家大马戏剧院,山东省杂技团的演员表演杂技《炫——集体草帽》。 “偶像-2018”国际马戏艺术节奖项评选结果9日在莫斯科国家大马戏剧院揭晓,来自山东省杂技团的《炫——集体草帽》摘得银奖。(新华社2018年9月12日)

提起我国对外开展的文化交流,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京剧、昆曲、书法等“高大上”的艺术形式。不得不说,以京剧为代表的国粹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艺术名片,在国际上极负盛名。而与此同时,山东省杂技团近日在莫斯科“偶像-2018”国际马戏艺术节上斩获银奖,让杂技这一极“贴地气”的艺术在海外收获一片赞誉,同样说明,国际文化交流中传统民艺亦能大放异彩。

以杂技、相声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艺术界通常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艺术”,且一度被边缘化。殊不知正是因为扎根基层,乡土气息浓厚,民间艺术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接受,才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得以代代相传。在一定程度上说,相比京剧、昆曲,如杂技、相声这样的艺术形式更能代表中国的乡土文化,例如前几年风靡大江南北的东北二人转,其实本身就是东北民间最“俗”最“接地气”的表演形式,但是一经推广便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一度登上春晚的舞台。这表明,京剧昆曲固然精致典雅、雍容华贵,粗枝大叶通俗质朴的杂技相声之艺,同样能在新时代文化大观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民俗艺术渐渐出现了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现象,个别艺术形式存在着内容低俗迷信的消极成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曲调。而同样堪忧的还有民艺的传承,很多艺术甚至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例如曾流行于闽南一代传统的提线木偶,据称始于公元前180年,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如今却难觅继承者,几乎濒临失传。凡此种种,皆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首先要在国家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鼓励民间优秀艺人和艺术团体积极走出去,不仅要在艺术发源地演出,更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舞台,向更多的观众展现民艺的魅力;其次是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无论是华美的京剧还是简朴的杂技,都是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艺术瑰宝,都是中华艺术的生动写照;最后,作为民艺传承者,也要积极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要“去粗取精”,将民间艺术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带动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加入到民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给民艺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

此次山东省杂技团在莫斯科的精彩演出,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如杂技这样“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一定能和京剧昆曲一起,在国际舞台上为国添彩,成为新时代的国家名片。(宋鉴)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