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课改增加体育课时,饱含“温度”

2018-09-26 14:22: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浙江大学对2018级本科生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将“第十节”课设为体育活动时间,每学期体育必修课时升级为54学时,以此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破解体育课难题。(9月25日 钱江晚报)

大学生身体素质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健康指数软肋之一,大学体育教育也一直是高校的极具空间的改革地。教育家蔡元培在1919年前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主张,百年来关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尝试并未间断。然而,《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和教育部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明显断层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在互联网让生活便利到可以“足不出户”、教育更重学术、体育课形式化的大环境下,浙大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举可谓是积极响应了全国教育大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一方面对成绩组成进行调整,旨在全面提升体育素养。除了课内的专项技术占比40%外,身体素质、体育理论、学习过程分别占25%、10%、10%,课外体育锻炼占15%。另一方面,立规矩要求跑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且规定每次男生跑步的有效距离不能少于3.5公里,女生不能少于2.5公里。男女生每学期分别跑满168公里和120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满分。

立规矩也有弹性,重点在于鼓励。听起来凶煞的改革,其实饱含温度。比如,男生的3.5公里,要求在12分钟—45分钟之间完成,若以下限论,其实散步即可。不难看出,校方是在强调:每天有效走上几刻钟,也一定比死宅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建立健全专项教学课体系、充实课外体育项目等举措,更是旨在为学生创造运动资源空前富集的大学体育时代。

不只是浙大,近年来不少大学刮起了体育教学改革风。清华提出“学会游泳才能毕业”、武大在本科教育改革中突出体育教学改革……

这股改革之风,有必要继续刮下去。它不仅仅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著名论断“生命在于运动”的体现,更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深刻实践。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的同时还当优化排课时段安排、持续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完善等。此外,德智体美劳,如何全面且均衡的发展,仍然值得教育者思考。(李嘉琪)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