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鲁莽“铲蒜”,政府须担起更大责任

2018-10-10 11:37: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9月以来,一纸洱海保护“七大行动”整改通知,在云南省大理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核心字句是“全面禁止种植大蒜”。当地政府用上雷霆手段“铲蒜”,虽然给予了部分补偿,但蒜农仍需承担大部分损失,当地其他劳动者也间接受到影响。(10月10日 科技日报)

通过当地政府的回应,我们才看明白,“禁种大蒜”其实只是表象,根本的是“禁高毒、高残留农药”,这是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百姓的“短期高收益”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生态账”与“经济账”之间的矛盾。

站在国家层面,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当然不能等到问题大面积爆发再去想对策,那样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可是站在当地百姓的角度,农药残留的危害是他们看不见的,经济损失却是能够可靠计量的,所以当政府真的“铲蒜”,他们才感觉接受不了。

已听到风声的蒜农却依然故我,笔者以为,根本原因是还抱着“侥幸心理”——万一政府只是做做样子呢,万一政府行动迟缓、我能挺过这一季呢?没想到这一次动了真格,蒜农有损失已成必然。从此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两方面的问题。

乍一看 “直接禁种大蒜”在处理思路上确实有些简单。因为政府拿不出数据来佐证“种植大蒜对洱海有多大程度的污染”,仅是因为“高毒、高残留农药”才禁种大蒜,公众当然不理解。难道种其他农作物就不用施肥的吗,对土地和当地水资源的危害又有多大?但其实当地大蒜种植已形成规模,一年能种两季,“禁种大蒜”能腾出大面积的土地搞多样化种植,有利于推进科学种植。可以说,当地政府在此还是下了功夫的,目的是在“不让群众收入大幅下降的前提下,推广有机种植”。

另外蒜农的损失是真实可见的,虽然政府给了补贴,也是“杯水车薪”。如何帮老百姓度过眼前的难度,也是当务之急。老百姓也知道农药残留对土地的伤害,他们更知道用多了农药不好,但是现实却是用了农药就能高产、就不用天天“蹲在田里”去伺候庄稼,解放的劳动力可以出去打工,两不耽误。为了经济效益而放弃“生态保护”成了每一个农民的不二选择。

所以解决政府“生态账”与百姓“经济账”的矛盾,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绝不“禁种”一种措施能够达到的。政府需要更多的投入,一方面激励农民积极的科学种植、有机种植,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引导,让百姓学会算更大的账,别总算自己的“小九九”。(刘天竺)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