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有一种“作风秀”叫“安喇叭”

2018-10-17 10:03: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西部一个贫困山区和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对话。据称,从2016年开始,这个村委会陆续安装了8个喇叭,这些喇叭平时用处并不大。为了省电,只能把喇叭关了,上面来检查时再打开。记者随后了解到,8个喇叭分属广电、气象、防汛、水文4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在村里装上一组2个,于是村委会就挂起了8个喇叭。(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据悉,装一组喇叭要花费2000元左右,真是花公家钱不心疼,但是,实在没必要安装这么多,完全可以共享共用。那么,为什么要按这么多喇叭呢?一则,表示我做工作了;二则,表示我投入了;三则,表示我有阵地了。总之,就是为了显摆工作,就是为了作秀。有一种作秀叫“安喇叭”。

之所以出现这种“安喇叭”作秀现象,我们也可叫“秀喇叭”。根子里是我们的一些干部在下基层工作中,存在两个毛病,一是下基层是给领导看的,给群众看的,不是为群众造福的,不是把工作做扎实的,所以,就要立“喇叭”见影。

其实,真正下基层的工作实效应该在群众的笑脸上,而不是在喇叭里。二是一些基层工作者思想意识落后,缺乏共享思维,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所以,就出现了,你安你的,我装我的,最后,就出现了8个喇叭,各自唱自己的怪相。

这种“秀喇叭”现象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变形。比如“秀表格”“秀照片”“秀材料”等等,总之,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与时俱进”、作秀主义的“推陈出新”、官僚主义的“新型变态”,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落实上级政策也好,到基层具体工作也好,这都是大敌,都必须坚决避免。

当然,遏制“秀喇叭”现象,需要我们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我们的考核工作,必须走出“听喇叭”怪圈,考核要“两腿带泥”走到群众中。二是我们的监管工作,必须走出“看喇叭”模式,监管要“两手带刺”,走到基层,发现问题。总之,我们的考核与监管“务实”了,“较真”了,“民生了”,“秀喇叭”现象才能销声匿迹。

有一种作秀叫“安喇叭”,这是一种干部不良作风的“新走秀”,必须矫正。(马千惠)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