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十年“双11”,消费更趋理性

2018-11-02 18:24: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双11”在即,各大电商平台与网络商家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为让消费者在“双11”期间能够买到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商品,河北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尽兴购物的同时,记住“六个要”,保持清醒头脑,防范网购风险,做到理性消费。(河北新闻网)

经过十年的积淀,现在的“双11”已经和当初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双11”资源非常集中,现在的“双11”变成了全民狂欢的消费时点。这样的购物狂欢,大小商家都有机会参与,覆盖面更广。商家对商业模式不断探索、构建和创新,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眼球,达到销售最大化;消费者也擦亮眼睛,闪展腾挪经过各种“坑”,更趋理性。

据统计,近八成消费者提前备战“双11”,这类“先行军”群体,几乎在“双11”当天前两个小时就已经完成了自己购物车40%的商品购买。而“双11”当天进入的消费者,他们在购物增量上明显有一个滞后于别人的速度,一般会在早上的9-12点购买。这类群体非常特殊,他们非常稳健,非常悠闲,仅仅在后半程才迎头赶上,但会更倾向于购买家具家装等这类大型且不具有替换性的商品,消费金额要比提前进入的消费者高出23%。因此,这类人群也是商家需要极力把握的人群。从消费者进入时间、品类选择和决策周期三个维度来说,消费者由原来的随性“装车”到可选择的适时“清车”更趋理性。

从消费者对商家的选择、博弈及监管部门的反馈提示中不难发现,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另外,由于预售、红包、满减、津贴、打折、拼团等活动有时不能一起参加,消费者需要仔细比较到底哪种活动下来更加优惠,如此等等,有消费者指出,“数学学不好别想过双11”。去年,中消协曾提示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可见商家的确存在销售“陷阱”。如,预售商品谨防“退换”问题;先涨价后降价,虚标原价;赠品虽多,暗藏“猫腻”;慎点红包、链接;警惕低价拼团;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下单之后冒充商家客服发诈骗短信等等。消费者在消费的各个环节中,也针对种种“陷阱”采取对策,更加谨慎筛选、货比三家、仔细验货、保留单据、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消费者“慧眼”识“陷阱”,尽量少为“盲目热购不甚满意”的行为买单,规避风险,更趋理性。(李超)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