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扶贫资金岂容“雁过拔毛”

2018-11-14 15:55: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按危改户每户得到危改补助金标准来衡量,得到1万元以上补助的危改户每户收取100元,得到1万元以下补助的危改户每户收取50至20元……”在谈话中,有着13年党龄的蒙荣秋面红耳赤、声若蚊蝇。(11月12日,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惩治,大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形式多样的“微腐败”依然潜存。

基层干部基数大、待遇不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基层覆盖线长面广,监督执纪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给了权力失衡失范空间,才导致了类似“为群众争取一碗肉,干部要分一口汤”的“回扣式”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村干部内部勾结骗取资金,巧立名目索取“填表费、复印费”,这些雁过拔毛的伎俩,在各地资金发放程序中频繁上演。危房改造资金频频被蛀蚀,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 另外也暴露出审计监督缺位,危改资金点多面广,很容易出现截留寻租等问题,可由于监管乏力,这一民生工程在一些地区悄然沦为少数基层干部的“敛财工程”,一个个环节的漏洞必会造成腐败的决口,政府公信力被破坏之决口。

农村危改资金何以成了官员眼中的“唐僧肉”呢?说到底,还是个人纪律规矩意识不强,私心作怪。“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思想上节节败退,后来就麻痹自己,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巧立名目收取费用等,骗取危改补偿款,最终触碰了纪律的红线。

人们常说“百姓利益无小事”,作为官员,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必须知恩图报、服务于民。不能见便宜就占、见利就贪,更不能觊觎人民的“钱袋子”,做出偷鸡摸狗、雁过拔毛之事。

正所谓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微腐败”看似“九牛一毛”,但实则“重如千钧”,因为其隐藏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的直接利益,群众感受最为强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以恶小而为之;作为监督执纪部门,更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治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时,要一手抓惩处一手抓监督预防,“微腐败”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顽固性,只要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一直抓、反复抓、彻底抓,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李玉娇)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