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莫让“贪腐之鼠”糟蹋了“扶贫粮”

2018-11-21 16:15: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10月,一条关于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民政所原负责人陈熙被调查的消息在当地迅速传播:“简直不敢想象!仅2年多时间,他就贪污了98次,平均不到10天1次,最小一笔才90元……”(11月1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消除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扶贫之路却不是那么好走,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才能真正消除贫困,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扶贫政策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之路,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役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离着全面小康的建成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走好最后这一程“扶贫路”,然而却有某些党员干部拿着老百姓的救命钱,村干部“中饱私囊”,还有的用亲属冒名顶替已故低保户,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背地里昧着良心私吞救命钱,把低保金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实在是令人发指。

无独有偶,某地扶贫办主任把贫困助学金拿来炒股,赚得5000元,却因此被免职,并处以开除党籍等一系列处罚。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只是5000元,有人说不值得,不该这样。可问何为“值得”?盈利50万?在贪腐违法这条道路上,没有值得不值得,只要你触及红线,就一定会严惩。我们反过来再说,钱虽少但是对于那些需要这笔助学金上学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上学的唯一机会,却因为资金的不到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升学机会,被迫因贫辍学,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甚至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这又是何等令人悲愤。

面对这些“贪腐之鼠”,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看好“扶贫粮”,绝不能让一粒“粮食”被糟蹋。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结,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问题,对胆敢向扶贫资金动心眼、伸黑手的绝不姑息,做到实地检查到位,层层落实到位。

我们现在总是在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约束权力运行入手,及时采取措施,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和追惩机制,更要让群众参与监督,堵住监管的口子。“贪腐之鼠”人人喊打,集监督管理于一体真真正正看好“扶贫粮”,把“扶贫粮”送到贫困人口手中,让全面小康社会早日惠及到人民群众身上。(孙晨曦)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