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江海英:弑母少年陷入“三不管”困境,谁之责?

2018-12-14 10:42: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在网上引得舆论纷纷扬扬的12岁少年吴某弑母案已经落下帷幕,最终处理结果也不出人意料,毕竟没有到法定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法律并不能拿他“怎么样”。目前其亲属想把吴某送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却遭到了其他家长的强烈反对,这个孩子很有可能面临“学校不管了,家庭管不了,社会没人管”的困境。

家长的反对情有可原,比起吴某的母亲,他的同学更加弱小,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与吴某为伴,就如同在身边安装了定时炸弹,危机随时随地都可能触发。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任何小的危险在家长那里都会无限放大,又怎么可能张开双手去毫无芥蒂接纳他。而作为一个有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社会对其也没有什么有法可依的办法去管理他。由此这个身背罪责的未成年人陷入“三不管困境”也就不言而喻。

但是就这么让未成年罪犯失去有效监管显然也不行。未成年人性格未定型,未来发展还有无数的可能,如果认真进行矫正,也许未来他会和普通人一样走入社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贡献自己的价值。如果放任自流,只会让他失去改正的机会,这等于放弃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社会人的机会,等到其成年,引起的社会危害可能会更加无可估量。

因此,在未成年犯重返社会前,实施有效的管制与矫正,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同时也想办法让社会接纳他,是执法和司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句“不满14岁无法入刑”就心安理得地将其推出门外,推向社会,既缺少人文关怀,也没能尽到司法部门的义务。

在当今世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老大难”问题,在中国,类似的案件同样一遍又一遍让公众对司法部门提出质问,究竟该怎么有效解决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个人和社会方面所引发的各种问题?面对当下的种种困境和由此在当下和未来会衍生的无数社会问题,立法机构该认真考虑一下了,怎么去完善法律,让这些失足的孩子最大限度的回归平凡。视而不见,只是将矛盾放置在社会上发酵,等于在社会上埋下一粒并不怎么优良的种子,任其无序生长,如此开出的绝不可能是什么美丽的花朵。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希望国家可以读懂学生和家长的“恐惧”,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加以重视,重新审视现行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和矫正机制,平复公共安全风险。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