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刘天竺:拾金不昧美德需要“仪式感”的强化

2018-12-18 15:21: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8年10月3日,迁西县老人王希杰在工作时捡到了20万元现金,随后他将钱交给迁西县公安局寻找失主。老人的举动,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评,大家纷纷为其点赞。面对巨款,毫不动心,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令人感动。王希杰老人以小善带动大爱,以大爱感染社会,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12月17日 河北新闻网)

王希杰老人家庭并不富裕,房屋老旧、老伴身体不好,两人还没有退休金……就算抛开这些不谈,20万元现金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款,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但是,王希杰老人面对这笔巨款,并没有任何的犹豫和纠结,而是果断的选择报警,将拾得物交与警察处理。

我们为老人的这种精神点赞,同时也应在社会立法层面,鼓励大家将“拾金不昧”的美德发扬下去。早在2015年,广州市颁布实施了《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物品,拾得人可获拾遗物品价值10%的奖励。而这一规定在当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当我们考虑一些法律问题之时,应该脱离道德思维,而回归普通人视角。”是否应该奖励“拾金不昧者”,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好人应该无私到底”还是“好人也应享有应得利益”。

很显然,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应得利益,无论其道德品质高尚与否,也不论其是否是守法公民。跳出定件事儿,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是一个社会大多数、普遍现象。正因为像王希杰老人这样选择的人少,才显得难能可贵。而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能只当做一时的谈资,还需要一种仪式感来强化,让它在人们的口头上、心目中、生活里留下更深的印记,才能感化、教育更多人。

事件已经过去两年多月了,失主还尚未现身。如果不是被更高层次的新闻平台关注,那么它的社会影响此时已逐渐平息。老人一家的生活,除了被人问一句“是不是真的”,说一句“好样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部门越是有责任向全社会展示,怀有“高尚精神”的人享有的权益,鼓励更多的人依法行事,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向好。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