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陆仁忠:刹住“一个月当八回典型”的歪风气

2018-12-24 10:20: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播放了“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微电影第一季《这个月我已经当了八回典型了》,看后令人颇有感触。当调研沾染上形式主义的歪风,就会让干部变成“材料虫”,实干典型成为“迎客松”,连八哥见人都会说句客套话,这样的调研真是群众需要的、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调研的初衷是了解群众现实生活状况、收集意见建议和合理诉求等,需要的是党员干部沉下身子,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里,听到群众真心话、掌握真问题。如果都像微视频里面讲的那样,“调研组一天要看七八个点、听四五次汇报,哪有时间了解”,调研就会走样、变味,沦为一场为了拍照留痕、走马观花的“秀”。而“一个月当八次典型”无疑是这场秀中的耀眼“主角”之一。

迎检前有准备并不意外,各地方会树立典型也是理所当然,但有两个常识必须明确。其一,典型终归是个体代表,不能完全代替地方的全面成就,所有工作都往一个典型处引,本身就有“一白遮百丑”的嫌疑。其二,典型的作用是给其他群众当示范、做表率,能不能形成引领,关键应看其他群众的转变情况,总看典型一家,往往会忽略其他群众的努力,挫伤积极性。

典型不可能只有一家,每个人的不同努力、不同闪光点汇聚而成,才是典型该有的力量。不能因为有的家庭地偏路远,就漠视他们的努力,把典型变成了“领导方便调研点位”的专属;也不能因为谁“会说话”“听招呼”“不捅娄子”,就该成为典型。这种带有“功利性”的“盆景式典型”,只会过度消费典型的力量,最终可能会让典型变得一文不值。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不同的领导调研,就该有不同的侧重,听到不同群众的心声,所有领导看到的是同一个地方、听到的是同一篇稿子,这样不仅让调研实效打折,也容易带偏上层决策方向,影响的必然是每一位等待政策扶持的群众。

“一个月当八回典型”或许是个例,但安排好点位、规划好路线、准备好稿子的迎检“典型”可谓不少。这些典型的存在,折射地方政府政绩观的偏差,只为领导看得好、听得好,自己得表扬,也不让领导看真相、听真话。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个别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还是习惯于事先“打招呼”、现场“被安排”,只求看一圈、不求看深远,默许形式主义歪风扎根于调研全过程。

调研不是“拍戏”,不能按照既定剧本“演出”;调研更不是“参观旅游”,有固定的线路和景点“到此一游”。刹住调研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歪风就当从杜绝“一个月当八回典型”做起,发现一例坚决提醒一例、警告一例、查处一例,以严格的监督执纪,坚决遏制上下级“配合演出”的假调研、假检查,营造崇严尚实的清风正气,让调研回归畅通民声民心传递通道、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的正途。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