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言路:贫困县举债造门没“争脸”却“打脸”

2019-02-14 17:07: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甘肃省榆中县斥巨资花6200万元修两座秦汉仿古城门、大型雕塑及广场,美其名曰“只为优化招商环境”。1月18日榆中县被住建部点名批评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仅县委书记被停职检查,就连县城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未开建工程,也全部停建。(北京青年报,2月13日)

榆中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据统计,2018年,其公财可支配收入达到5.38亿,而“造景修门”就花掉了其6200万,这意味着一个县城拿出了九分之一的家当去修了自家的“门面”;再来看她的“里子”,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2313户83843人,尚未脱贫人口3604户11004人,这组鲜活的数据实在是给榆中县新修的“脸面”上来了一记响亮的巴掌。

贫困县举债造门,只为招商!面子上不惜重金,作成了地标性建筑,真的能筑就“梧桐树”,引来投资“金凤凰”吗?

古语说“光耀门楣”,指的是当官了才可在家门上修筑门楣,寻常百姓家不可有门楣。“门楣”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是因为有了地位才可有之的,而榆中县把城门修的“高大上”,就简单认为其招商引资的形象地位就上去了,这种本末倒置的说辞实在难以服众。

彰显一座城市形象的名片,不在于他有多大的门面,而在于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名片再高大上,缺乏实质性内容那也是徒有其表,这样的地标也只能沦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而不会成为招商引资的品牌。

城市发展当注重“内外兼修”,如此才能打造“真梧桐”,才能引来“真凤凰”!依赖“硬件包装”,面子上是“有范”,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在一时或许能引来投资商,但是人能不能留得住、钱能不能投得下、项目能不能推得进,更多的是要靠“软件”实力。

作为投资者青睐的营商环境,配套政策的制定和项目周边附属设施的完备程度、依及以后的发展空间和制约因素……这些软硬件条件才是他们考虑的关键。对于一个财政投入本就捉襟见肘的贫困县来说,如果把精力和财力都花在“引”的“硬件”上,那“留”的“软件”功夫上势必成为招商的软肋,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招商引资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隅,除此之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等诸多民生实务也必不可少,作为牵头抓总的政府部门,不应“偏于一隅”,更应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如果在一项上“出彩露脸”,而其他指标上却处处“拖后腿”,这样头重脚轻的发展也实在“打脸”!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