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刘丽娅:莫让基层治理“殇”于虚晃的“大数据”

2019-02-19 11:58: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晚上9点多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立刻摸清全县某行业当前生产经营情况,第二天上午10点前报送;面对通宵达旦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索性堆砌材料、猜测数据,拼凑出一份缺乏新意甚至偏离实情的报告。最近,一位基层干部讲述的亲身经历,令人深思。(2月18日 人民日报)

基层数据报告是反映基层行业治理情况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综合考量、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报告内容对准确性和实效性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然而,少数基层部门在面对上级材料“提取”时却经常陷入“懵”的状态,只因通知要求“马上办”、“速反馈”。极速指令和匆忙的时间要求,使基层干部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迅速“下潜”,胡乱“扑腾”一通,带出了一条条缺少“质感”的信息,这些数据看似存在,实则并无“营养”,对急于了解实情的有关部门来说也是毫无裨益。

对此,国家也三令五申地强调,工作要务实,一定要力戒形式主义。而在这其中,有的地方和部门为应付差事未经系统论证就草率报送,往往会影响决策方的判断,甚至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些都是“进击化”处理问题的弊端,既应引起基层部门的警醒,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要做到政务信息顺畅流通,破除形式主义弊病,“稳”起来才是硬道理。一方面地方把控要“稳”,不应过多依赖于“突击式”数据采集。要在宏观调控中强化信息管理,将数据采集系统化、常态化,以便随时掌握一手信息;一方面基层治理要“稳”,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做好数据归纳汇总,常备常新,以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从而导致数据上报“脱实向虚”。

基层治理非朝夕之功,要拿出“真数据”,还需部门内党员干部时刻“下沉”,严阵以待,在高效的运转中,做好真实情况的反馈。如此,基层工作人员才不会在要求提交数据时疲于应对,“殇”于虚晃的“大数据”;才能筑牢“治理底盘”,让基层治理焕发更多的活力。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