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谭志丹:“水泥墩思维”背后考验的是执政智慧

2019-02-27 18:13: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笔者在陕南乡村道路上发现,一些村道口两边人为设置了限宽水泥墩,只能容小型车辆过往。某地紧邻的两个村,就因为一条相连的村道口设置了限宽水泥墩,致使两村村民关系紧张,后经村干部协调,敲掉水泥墩,改设限高杆,于是,纠缠于两村的“死结”最终解开,邻里关系得到改善。(2月27日陕西日报)

乡村公路入口两侧设置水泥墩,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路,让其使用寿命更长,这也是当初设置水泥墩的初衷。只是,水泥墩的出现,在保护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说影响美观,影响驾驶技术不佳的人“过关”等问题,反而让群众对这样的水泥墩产生了诸多的抱怨。

这不,某地紧邻的两个村,就因为一条相连的村道口设置了限宽水泥墩,致使两村村民关系紧张,如果面对这个“水泥墩问题”不重视,甚至是视而不见,那么不但会让两村村民之间的矛盾越加激化,更会让群众认为干部是“吃闲饭”的,不管事。

显然,村干部主动协调,在保护公路使用寿命初衷不变的情况下,敲掉水泥墩,改设限高杆,不但让路更好行走了,也让两村之间的“死结”因这样的改变而解开了,这显然是一件大好事。

其实,基层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对民意置之不理,如果对群众的怨言听而不闻,那么,不但会让群众的怒气、怨气加深,增加基层治理的难度,更是难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所以说,“水泥墩思维”背后考验的是执政智慧,也是考验执政的初心,更考验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用不一样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难题,却能够收获不一样的结局,这是智慧,更是为民思维的呈现,只有心系于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更好地缓解群众之间的矛盾,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