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向秋:称谓变味,谨防思想变质

2019-03-13 14:16: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领导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为青年科学家缓解压力大、获取资源机会少等所困扰的问题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不要一喊‘老板’就真是老板了,科技界的‘老板’的说法,我总是觉得不好听,师生之间还是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关系,共同保持良好的氛围。”(3月12日 中青在线)

在个别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的研究生导师喜欢研究生称自己为“老板”,背后其实是学生给导师做项目、干活、打杂,甚至成为“贴身小秘书”。导师变老板,师生关系异化为雇佣关系,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称谓变味,其实是思想变质的反映和体现。

身份称谓,主要用于身份识别与区分。职务性身份称谓,在我国使用得特别多,有约定俗成的称法。在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相互之间的称谓,有明确的规定。一般称“姓名+同志”、“姓氏+职务”或“名字+职务”。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职务性身份称谓却变了味,甚至发生异化。

在有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个别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封建陋习、“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间的称谓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这些江湖称谓,满足了个别领导干部对财富、权势、地位渴求的心理需求,但是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党和国家的事业,损害党员干部形象。

党员干部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份称谓,反映出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绝非小事。一方面,对于个别干部变味和异化的身份称谓,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分析原因,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坚决纠正在身份称谓上的不良表现。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需认识到自身的身份称谓固然代表着职务和级别,但更多包含着义务和责任,需切实做到勤奋敬业、品德良好,对得起自己的真实身份称谓。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