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让河北传统戏剧“薪火相传”

2019-04-08 19:43: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从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获悉,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出通知,计划组织编撰出版《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其中,河北省有25个本土剧种入选。(河北新闻网2019年4月6日)

戏曲是中华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戏剧作为独特的文化细胞,是一方风土人情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元和新媒体的普及,地方传统戏曲正面临着渐渐流失的考验。

流行于河南北部的“乐腔”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2013年,曾有报道指出:作为戏剧大省的浙江省,其14个珍惜剧种中有一半濒临失传;淮派皮影戏传承了100多年,到今天却被艺人们苦笑着称之为“遗失的艺术”。有生有灭,固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众多的戏曲剧种在今天“成批量”的濒临失传,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组织领导为抓手,力促我国戏曲行业健康发展。201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的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东路丝弦的传承人发展到十几人,其中还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使得这一剧目重获生机。由此可见,戏曲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不竭的艺术传承者,只有让优秀文化后继有人,戏曲的“河流”才能有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戏曲是“角色的艺术”,其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经济层面提高戏曲人才待遇水平,在平台层面为年轻戏曲人才打通参与渠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更多年轻人选择戏曲、走进戏曲、热爱戏曲,进而成为传承发展戏曲的后备力量;戏剧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更好地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相关部门开拓视野,加强戏曲教育,全方位建立戏曲人才培养体系,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重视戏剧人才建设,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为后人留下更多流光溢彩的民族文化,需要社会各界久久为功,使传统戏剧重获生机、发扬光大。(宋鉴)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