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善”是时代最美底色

2019-04-17 09:21: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512汶川地震那年,谭正华与刚刚高考结束的德阳女孩覃玲“萍水相逢”,帮助指导资助她完成了学业。3月19日,谭正华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危重。已是华西医院优秀眼科医生的覃玲,得知谭正华从外院转来华西医院治疗,立即和丈夫赶到急诊科,帮助办理入院手续、陪同检查、签署“病危通知书”、陪同手术。目前谭正华救治及时、恢复良好,他感叹到:善人种善因,善因结善果,好人一生平安!(4月14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十一年前那场汶川灾难,谭正华与覃玲“萍水相逢”,十一年后的突发疾病,让俩人又有了“过命之交”,谭正华与覃玲用真行、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着爱的阳光。

暖闻暖心之余,我们亦见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向上向善力量,都在扮靓着时代,为社会风气刷着清爽的底色。托举哥、夺刀侠、小红帽、绿丝带、“顺其自然”神秘捐款者……他们用“善”传递着真情,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众人拾柴易,自告奋勇难;精神支持易,切实践履难。在灾难来临时,困难涌来时,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用爱温暖着受困者,用善支撑着受灾者。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慈善事业,大量涌现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崭露头角的“互联网+公益”,也不断推动我们的精神文明“水涨船高”。

但同时也看到,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看到身陷困境的陌生人,帮不帮?这些看起来义不容辞的“必答题”,却时常成为难以抉择的“选择题”。隔着屏幕义愤填膺,身临其境犹豫再三,“知而不行”之下,更多的是对“善”的信念缺失。

道理其实都明白,要让美德和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立“德”塑美、践“礼”育心是关键。需要的是更多人把爱心融入生活中的点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持之以恒做好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更多的“善人种善因,善因结善果”涌现。

新时代下,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包括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个过程,既“急不得”,也“慢不得”,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积小善为大善,奉献爱心,润物无声,共同构建起与我们时代相匹配的精神文明。(任勇响)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