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戏曲的演绎,需要更多“生旦净末丑”

2019-04-17 15:04: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82岁的老艺人张智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开始学习脸谱手工制作技艺,在25年时间里完成制作京剧脸谱千余张。近年来,张智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传授脸谱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新华网2019年4月15日)

京剧被人们定为国粹,是因为在京剧中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戏剧的表演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时至今日,京剧已经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代表,就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饮食文化、儒家文化一样,变成中国人骨子里的某种存在,有了这样的文化符号,才使得“中华民族”有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魅力。

若是将京剧定义为如日中天的“强势文化”,那么相比京剧,一些不为广大民众普遍熟知的地方戏曲则可称得上是“弱势艺术”了,不仅是因为其受众面小,更在于流传之艰难、处境之尴尬,相比雍容华贵的京剧,地方戏曲特别是“偏居一隅”的小戏种往往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河南乐腔、东北的龙江剧、山东梆子甚至早年名噪一时的秦腔,无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动画片《你的名字》中,古老的舞蹈配乐如今只能靠音响,因为已没有一个人会现场演奏,舞台上辗转腾挪的女主角形单影只,在她之后是否还会有人跳这种古老的舞蹈无从得知。艺术的演绎需要人,传承也需要人,当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在今天成为空中楼阁,只能从屏幕和音响中感受到时,这是艺术的不幸,也是历史的叹息。

因此,艺术的演绎需要更多的“生旦净末丑”,赋予其厚重的土壤和养分。回到戏曲本身,作为“角儿”的艺术,演员的多寡优劣直接影响着艺术本身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来,方能助力地方戏曲更好发展。一方面,鼓励和培养新生代艺术人才作为地方剧种的新鲜血液,打破地域文化限制,拓宽参与渠道和受众范围。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以及观众对高质量艺术作品需求的增加,也对戏曲演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计划的弥补地方剧种高学历人才的缺位,打破传统模式对地方剧种人才培养的瓶颈,进而充实发展戏曲的后备力量。

正如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演绎出一幕幕经典璀璨的剧目,让地方戏曲海纳更多的人才,还需要社会各界在制度保障、经济投入、文化认同上搭建更多的平台、丰富更多的渠道、汇聚更多的智慧,如此,我们的地方戏曲才能同京剧那般有效传承、共同繁荣。(宋鉴)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