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五一出游观景,莫在用车上“乱花迷眼”

2019-04-28 17:50: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想必有不少人已经开始计划驾车踏青出游。但出行之前,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警惕,公车姓“公”,一定要严守公车使用管理规定,切莫越了公私之界。(4月28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晚春时节,初夏之际,气温宜人,风景迷人,正是外出游玩的大好时光。经过调休之后,今年五一放假共计4天,比以往要长,为人们外出尽兴游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公车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违规使用公车,是一种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的行为,影响范围广,容易造成恶劣的官场风气,滋生享乐主义,甚至为贪腐违纪提供温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全国违规使用公车现象明显减少,“车轮上的腐败”行为有所收敛。

“树欲静而风不止”。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违规使用公车现象虽然大有好转,但并未绝迹,而且较以前更隐蔽。除了常见的公车私用问题外,随着车改力度加大,诸如“私车公养”、违规借用下属单位公车、违规租赁社会车辆等新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

一些党员干部对公车情有独钟,违规使用公车屡禁不止,从原因上分析,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公车私用没有把公家的财物揣进个人腰包,问题应该不算大;二是占便宜心理作祟,把公车私用过程中产生的加油费、维修费、停车费、过路费等一切费用,全部交由公家报销,个人不用掏腰包;三是心存侥幸,把公车当成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认为违规使用公车被查处的概率小,风险不算高。

违规使用公车闯了“纪律红灯”。近年来,各地在查处违规使用公车问题上,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机制,抓住重要节点正风肃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监督上,由于许多公车在车身显著位置喷涂有公车标志和监督电话,群众一眼就能看出它姓“公”,发现不对,打个电话、发个邮件便可轻松完成举报。在运用科技手段监督上,许多地方把公车使用、油料消耗、发票报销纳入网上平台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发现违纪线索、固定证据,让违规使用公车问题无处遁形。事实一再证明,个别党员干部在违规使用公车问题上,无论耍什么花招,无论手段有多么高明,都有被发现时候,终究逃不脱被严肃处理的命运。

五一是正风肃纪的重要节点。党员干部外出看风景,放松调整,本是正常的事。但在车辆使用上,不能被乱花迷眼,不能被浮云遮眼,要坚决打消违规使用公车的念头,避免成为顶风违纪的反面典型。(向秋)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