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丁恒情:谨防“智能急救站”沦为街头政绩风景

2019-05-10 16:43: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3月,6名协和医院医生联手在东单体育馆中抢救一名心脏骤停的男子,公共场所配备的“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起了关键作用。5月8日,北青报记者从北京西站地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近日,首批8个“智能急救站”入驻北京西站地区,每个都配有一台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5月9日《北京青年报》)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一个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甚至还可能遭遇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尤其是在客流密集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形势更为严峻。然而,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况是,一些突发心脏疾病患者亟须进行医疗急救,但却没有遇到懂行的医护人员,更没有相应的医疗急救设备,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的上演,令人感到心痛和叹息。

对于突发疾病患者而言,在生命的危急关头,时间是最关键的。如果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里,恰好有医护人员或具有急救技能的专业人士在场,就能为生命营救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否则,突发疾病患者就有可能丧失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终身遗憾。虽然我们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但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中,在地铁、公园、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里,如果遇到有人突发疾病需要医疗急救,多数地方并未设置急救站点,也没有急救设备可用,只能向周边的热心人士现场求助,这也是社会急救能力缺失的一个缩影。

那么,当生命危机不期而至,如何为营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呢?显然,在公共空间配置“智能急救站”就是一个好办法,就可以为生命营救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在客流高度密集西站地区配置“智能急救站”,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救护车到来之前的“空白”,无疑有助于打通医疗急救的“最后一公里”。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利用紧急突发情况第一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就能起到与死神赛跑的作用,让生命营救又多了一道保险。可以肯定地说,此番北京设立“智能急救站”,对市民生命安全来说无疑就是个“福音”,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点赞。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