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非遗扶贫,关键在于“精准”

2019-05-10 16:51: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从日前召开的全省“非遗+扶贫”国家试点交流对话活动上获悉,目前我省形成一定规模、产生较好效果的助力扶贫非遗项目共有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7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非遗扶贫项目带动就业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109人。(5月10日,河北新闻网)

所谓非遗扶贫,是指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商无缝对接,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而非遗扶贫正符合精准定位,必将成为扶贫攻坚领域的一大亮点。

非遗扶贫与传统扶贫方式所不同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输血”而是提供“造血”能力,这种能力恰恰又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据了解,助力精准扶贫的非遗项目,主要有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刺绣、酿造饮食、剪刻画绘等。通过对贫困人口实用技能的培训,既传承非遗,又助力增收,可谓“一箭双雕”。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有云: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非遗扶贫首个“精准”体现在决策的科学性。脱贫攻坚既不是大水漫灌,更不可能“一招吃遍天下”。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非遗扶贫正是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利用当地特色文化、传统工艺,靶向施策,助力精准扶贫。

扶贫不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自己的事,更不可能“闭门造车”。这就要求帮扶要顺应潮流,产品更要与时代“精准”契合。非遗扶贫前景广、思路新,还需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例如河北许多助力精准扶贫的非遗项目,一方面坚持传统技艺的保护继承,一方面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对路,产销两旺。让特色非遗资源与时代“精准”契合也是非遗扶贫的优势所在。

当然,政策倾斜也要做到“精准”。据悉,下一步河北省将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建立工艺振兴目录,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具备一定基础的传统工艺项目。非遗扶贫不是噱头、不是口号,要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非遗扶贫关键要“精准”,既体现在决策部署上,也要把握产品的时代性,更需做好政策倾斜。(韩蕊阳)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