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为戏曲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2019-06-12 16:41: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6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举办“弘扬戏曲艺术传承经典国粹”为主题的校园戏曲节活动,学生通过演绎经典戏曲选段、戏曲文化社团展示等形式,呈现戏曲特色课程的学习成果。(新华网6月12日)

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的光辉成就,无论是雍容华贵的国粹京剧,还是燕赵人民喜闻乐见的河北梆子,各剧种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角儿”的艺术,戏曲人才的培养和成才,是促进传统戏曲保护振兴、继往开来的关键。“从娃娃抓起”,让戏曲进校园,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有力后备力量和人才支撑。

今年“两会”期间便有代表表示,在繁荣戏曲艺术的大环境下,加强戏曲后继人才的培养,夯实戏曲发展的根基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戏曲传承后继有人,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好代际传承,才会让繁荣发展戏曲艺术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戏曲界还是国家层面,对于戏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视始终存在,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到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相关问题的建树从未间断。

相比于京剧,地方戏种对于人才的倚重显得更为紧迫,这不仅是因为地方戏本身极富地域特点,更是因为受众不那么宽泛。“人才兴,则剧种兴”,只有不断培养出地方戏曲高质量的后备人才,才能保证如河北梆子这样的地方戏能够长久地繁荣发展。

2016年,安徽芜湖26名孩子排演的黄梅戏《俏娃娃》代表芜湖参加全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汇报演出,并作为芜湖市唯一一个入选节目参加了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全国直播,获得观众热烈欢迎。由此不难看出,戏曲进课堂,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唱腔与身段动作等基本知识,更能培养孩子对传统戏曲的艺术欣赏力和审美情趣,并在传统戏曲浸润下发掘自身灵性——对戏曲和孩子来说,正是互有裨益,相得益彰。

为戏曲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是对艺术和传统的尊重,对历史和未来的敬畏,也是保证戏曲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重要途径,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戏曲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才能促成戏曲人才连绵不断,层出不穷的局面。(宋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