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扶贫兜底也应“限底”

2019-08-08 19:21: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部分贫困地区“超能力”出台保障政策,医保基金面临“穿底”风险;一些贫困户“赖床不走”,甚至争先恐后当“患者”……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基层大病病种标准缺失、监管乏力,部分民营医院蓄意骗保等,一些贫困地区小病大治普遍存在,“伪患者”屡见不鲜。(8月7日,新华网)

客观讲,随着中央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贫困户而言,承担看病费用依旧是个“大难题”。对此,一些地方出台健康扶贫“兜底”政策,其实出发点极好,只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兜底无触底”的情况,导致个别贫困户“小病大治”,在医院当起了“钉子户”,甚至还觉得“医院比养老院都舒服”。

好政策被“钻空子”,坏处显而易见。一是助长个别贫困户的“懒病”,由此患上思想的“依赖症”,只想让政府“养着”,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脱贫攻坚路上的一颗“绊脚石”,拖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前进步伐。二是长期“赖在”医院,过度占用医疗资源,会给其他群众看病带来不便,还可能让“兜底”政策就此“穿底”。

事实上,早在前几年就有媒体预见过此类情况,并对健康扶贫“兜底过度”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过分析。现在看来,隐患仍在、问题仍存,还需重各地政府结合自身实际,重新确定健康扶贫政策的“底线”,切不能让那些“超能力”保障政策侵蚀扶贫成果。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地区贫困户的个体差异建立“一户一档”,实现不同情形有不同保障,让政策真正用好用实。另一方面,应同步探索疾病等次划分及确定程序的建立,根据病情的差异让贫困户享受不同“兜底”政策,要让贫困户知道“底线”在哪,才能杜绝“小病大治”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要加大对医院诊疗过程的监管和审核把关,从规范医疗手段方面着手,斩断“伪患者”贫困户的依赖渠道,这样才能真正守住“兜底”政策的“底线”,不给政策“留空子”,杜绝好政策被带偏的可能。(陆仁忠)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