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江海英:别让课外班把暑假“小欢喜”变成大烦恼

2019-08-28 18:21: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上课外班已经成了中国孩子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有六成儿童都要上课外班,每名儿童平均每年课外班的花费高达9211元。(8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每到寒暑假,本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但是音乐班、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各式各样的课外班却成了多数孩子的假期“特供”,不论孩子们是否对这些“兴趣班”感兴趣,都抵挡不住父母报班的热情,于是假期的快乐便被烦恼代替了。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我国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习时间“领跑”全球。课外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不能不重视的问题。

爱之深则责之切。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为孩子报课外班,无非是认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学一样特长,孩子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多一条选择道路;也有些家长是存在攀比心理,或是将自己的遗憾投到孩子身上。但是上这么多所谓“课外班”真能如父母所愿,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吗?答案可能并不全如家长臆想的那么美好。

不可否认,每一个家长都是抱着为孩子好的目的去督促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却往往忽视了物极必反,孩子天性爱玩,而且各有所长,那么多功课一股脑“砸”下来,成年人尚且吃不消,又怎能一味要求孩子集中全部精力去学习。许多孩子如果对所谓的兴趣班不是真感兴趣,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种“你学,所以我也要学”的盲目报班的做法甚至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一味追求多,却忽视了因材施教、术业有专攻,可能最终结果是学得“样样稀松”,孩子在繁冗的课业消磨了创造力、想象力和对学习的热情,甚至可能损害了身心健康。父母不能将对未来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帮孩子补齐短板、挖掘潜力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把功利性放在一边,多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适度施教,把美好的童年还给孩子,这样才可能学有所成。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