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扭曲的“消费观”中安放不住青春

2019-09-05 19:26: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红星新闻)

无论年龄大小、身份如何,大多数人都有消费的欲望。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成年大学生向父母要钱不成反而理直气壮、自觉委屈这件事本身究竟合不合理?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由于尚未真正步入社会,由家里资助部分生活费也是客观现状。然而,有些大学生不仅不感恩,反而贪得无厌,给一百,要一千,用家长辛勤劳动的“血汗钱”,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消费”。这说到底还是扭曲的“消费观”在作祟,是“价值观”错了位。

“消费”中安放不住青春。学生学生,自当以学为业,如不能去奢从简,把精力聚焦到主业上,以后人生路上的成功则杳如黄鹤,希望渺茫。高中语文有一篇《送东阳马生序》的课文,描述了明代大儒宋濂求学的情景“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些大学生与同学比吃、与对铺比穿,就是不和比成绩、比能力,长此以往,何以成才?

去奢,亦当开源。大学之学,不仅是书本之学,更是实践之学。如今的大学生活,时间相对宽松,影视、设计、教师等各种专业都有足够的时间、资源进行社会实践,一些大学期间自己挣够学费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在改变,“购物欲”也在增长。这是客观事实,既然无法忽视,那就应立足兴趣爱好、依托专业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社会实践,努力满足自己的“消费观”“购物欲”。

省下钱、有了钱,不怕“消费”,怕的是“消费”不到位。邓小平同志在法国留学期间,勤工俭学去铁厂打工,省下的钱不是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是购买《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为自己武装头脑,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如今的大学生,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有博士为师、有群书为伴,如果把自己掌握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增强理论知识、道德素养、技术能力的地方,则是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长远看来,自会让“收益”无限放大。

“消费”中安放不住青春。新闻中提到的这类大学生,说到底还是扭曲的“消费观”在作祟,是“价值观”错了位。青春,应当在奋斗中绽放光彩。新时代的青年,要迈开腿、少张嘴,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实践中展现青年人的担当作为。(朱博文)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