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非遗“动起来”才能“活起来”

2019-11-21 19:55: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日前,京津冀(中国·抚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紫金山文化公园举行,这次京津冀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共有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9支队伍326名演员参与。其中,抚宁的太平鼓和鼓吹乐两个非遗项目参加了展示展演,唢呐传习所董家班班主董连吉带领徒弟们献上新编曲目《师恩情》,赢得阵阵喝彩。(11月21日河北新闻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活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截至2019年9月,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如何更好地去传承这些承载着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深远。

“非遗重在传承,传承重在坚守”,这是很多非遗传承人介绍经验时常说的话,然而,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缺乏融入当代社会生产体系的有效途径,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明显,新的传承人因时间、收入等现实问题培养困难,正在面临着传承艰难甚至失传的严峻挑战。日前举办的京津冀(中国·抚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阵阵喝彩声下,让我们更加坚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动起来”才能“活起来”。

一场场非遗文化展演活动,让非遗“动起来”,还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和会议中,非遗不断崭露头角“走出去”。这一系列的“抛头露面”,不仅让更多人看见“非遗”、聆听“非遗”、触摸“非遗”、品味“非遗,还唤起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传承意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遗文化交流与传承。

但是,非遗传承仅仅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打树花”等非遗技艺刷爆了朋友圈,火晶柿子、水盆羊肉成了“爆款”非遗美食;《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本草中国》等纪录片的推出,也燃起了追捧非遗的热情;多地探索非遗与文旅产业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借助市场的力量,利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也将更大限度、更广范围地激发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非遗来源于群众生活,不应再束之高阁,当重新回到群众生活,“活”在民众身边,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态传承,“活”在当下,“活”得长久,才能在新时代下流光溢彩。(任小培)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