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杨蕊菡:提升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填补养老护理“洼地”

2019-11-25 19:55: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国目前面临着养老护理人员的巨大缺口,除了数量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能力有限、流动性大等也成为困扰这个行业发展的难题。为吸纳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缓解人才短缺困境,近日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将从业人员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11月24日 新华网)

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2.49亿老年人、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万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巨大的护理需求催生了“养老护理员”这一新兴职业。而今,养老护理员的稀缺越来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阻碍了“老有所养”的实现进程。

究其根本,养老护理员之所以出现人才缺口,成为行业“洼地”,其原因在于职业认同感的缺失。

一方面,养老护理行业尚未摆脱“伺候人”的刻板印象。诚然,养老护理员面对的皆是高龄老人,甚至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这些老人从吃喝拉撒等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导尿、精神疏导等辅助医疗服务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这些“脏活累活”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多倍的耐心与责任感。这样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被曲解成为了一种“伺候”,不受就业者待见。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才,也可能受此刻板印象影响,信念不坚定,害怕“丢脸”,从而选择转行从事更“高大上”工作。

另一方面,养老护理行业“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并非是从业人员独有的,社会也需要打破这种固有观念。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刻板印象,更是由于社会尊重的缺失。薪资酬劳少、学历门槛低、职业发展空间小等问题都让社会“看轻”了养老护理行业,没有意识到其“专业性”。然而,一个优秀的养老护理人员并非只是老人的“保姆”,而是具备医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专业人才。

要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必须多方合力。养老护理原本即是集敬老爱老精神和专业技能一体的崇高职业,从业者需要打破刻板印象,加强职业荣誉感与信念感,提升专业技能。于社会而言,养老护理员们的职业认同感更多来自社会的尊重与鼓励,国家也应从薪资标准、就业发展等方面为养老护理行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当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就会吸引更多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从业者的加入,从而自然而然地填补养老护理之“洼地”,并助力“敬老”社会的新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