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群声鼎沸>>

孙秀华:金陵梅妆

2019-12-17 13:39: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去南京赏梅,一是因为南京又叫“金陵”,一是为了梅。

喜欢“金陵”这名字,缘于爱极《红楼梦》。读过,金陵十二钗的袅娜仿佛随着一字一句留在了血液里,再也不去。而梅呢?宝玉肩扛一枝梅,从妙玉的栊翠庵里出来,又亭亭立于铺了雪的坡上……那画面,也刻在了心底。

于是,当南京的梅讯传来,我的心便如生了翅膀,扑啦啦飞去了。 

南京的梅多在钟山,因山上遍植梅树,于是钟山又成了梅山。山不大,也不高,却恰好让众梅容身。白梅、红梅、绿梅,还有黄色的腊梅,只要是安身于此,便都尽显梅韵自露风流。一树,不见孤独;一片,也不拥挤、热闹;远观,彩云一般飘逸;近看,美女子似的清雅。不肥,不瘦,不沉滞,不轻浮,不淡亦不腻,刚刚好。 

印象里,梅是清高的。她们从不与众花争宠,不管别的花如何灿烂抑或如何零落,她们就只静静地看,不着急,也无悲无喜,待到属于自己的节日到来,才会慢悠悠地展颜,笑容先浮上一朵的唇,然后两朵、三朵,一支、两支,直至一树,粲粲然又晶晶然,令人见之而不由地于唇边亦浮上一抹安逸的笑。

只是,这一次的梅山之行,我却有了别样的发现。梅山的梅,于清高之外是多了些暖和深情的。粉色的梅如妙龄少女,纯纯的,不谙俗世似地,立在阶旁、松下、亭边,欢颜尽现,令人忍不住伸手过去轻轻一抚;玫红的梅呢,则如青春勃发的靓妹,无论单薄的还是丰腴的,都不管不顾地招着人的眼,那情态,好像你不多看她两眼就对不起她的美丽似的;那些绿梅或白梅,则像见了世面,淡定而温和——风过,她笑;雨落,她也笑;我带着俗世的气息立在她身畔,她亦不气、不恼。她们如此不同于我心目中梅的常态,是南京这座城的功劳么?也许是的吧。六朝古都的烟云弥漫至今,还有什么是她们没见过又放不下的呢?该纯就纯,想狂则狂,想独居或者欢聚呢,那就随心好了。

这样的梅,清雅而又不失烟火气,我喜欢。 

而且,我亦见识了梅山之梅的香。林逋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于是,我便以为梅的香都是淡淡的,只在月下的清风里才会悄悄弥散。但是梅山的梅香却是热烈的,即便细雨飘洒,也绝不收敛她们的热情。就像我在明孝陵的甬路上漫步时,还只是望见了她们一角烂漫的黄色衣袂,那香就远远地迎过来了,而且不容拒绝地入鼻、入怀、入心,当我是她们家亲人似的。 

也有傲然的。若我不贴近去表示一下友好,她们亦不肯将笼在袖子里的香散一缕给我。我亦不恼,只当她们是惜香如命的美人,自珍又有什么错呢?世上之物各有各的美好,得允许人家有点儿小性子吧。所以,和颜蔼态的梅,我爱,玉骨冰姿的梅,我也爱。

因为,于我来说,爱梅是骨子里深藏的情感。见或者不见,有香或无香,都没关系,这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也所以,我遗憾不能如南朝的寿阳公主似的,能有一朵梅落于额上,三日不褪而成梅妆。 

当然,梅妆的佳话不能拥有,珍藏一朵梅当是绝无问题的。于是,当离开梅山的时候我收了一朵,白玉样的瓣儿,粉黄色的蕊,绿玉般的萼。我小心地放它于掌心,忍不住低眉去轻嗅,立刻,便有淡淡的香入我肺腑。心底盛开了一朵梅,夫复何求呢?足矣。 

何况,梅山如金陵城额上的梅妆,不只三日不褪,而是永恒、永驻的。那么,我想来便来,想见便见了,不能来呢,也没关系,我爱她们,她们也必定是爱我的,久不见,她们必定会入梦与我一会的吧。

嗯,一定会的。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