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周理平:畅通田间“白色污染”变废为宝之路

2019-12-26 18:03: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农膜包括农用地膜和棚膜等,具有保温、保墒、增肥、除草等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使用。有统计显示,我国仅地膜每年用量就达上百万吨,并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然而,随着农膜的广泛应用,一些使用后的地膜未及时回收,成为田间的“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12月26日,工人日报)

农膜作为一项农业生产技术发明,在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粮食丰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但随着地膜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土地板结、环境污染破坏等“白色污染”蔓延问题也日益严重。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何在地膜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找到最优解,成为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此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废旧农膜。治理废旧农膜所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就应全面打通变废为宝之路,让废旧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在废旧农膜变废为宝上,政府部门须发挥主导作用,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积极引领。针对回收网点少、回收价格低的问题,政府部门可采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配套政策优惠等方式,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工艺先进、规模经营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回收加工企业,推动建立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网络体系,实现市场化动作。对于地膜过薄难回收的问题,政府部门尽快完善推行地膜生产标准,淘汰市场上此类不合格产品。同时,将废旧农膜回收和治理“白色污染”纳入生态环境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谁生产、谁回收”的责任制度。

社会企业、广大农民也是废旧农膜变废为宝的主体力量,应积极努力、贡献作为。农膜生产、回收、加工等社会企业,不能只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还需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治理田间“白色污染”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广大农民群众也得加深对废旧农膜残留危害的认识,积极参与捡拾清理农田废旧农膜,提升生态环保意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作为。

今年5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废弃农膜包括的范围和各级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促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制度化、规范化,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如何实现废旧农膜变废为宝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实践。这就昭示我们,只要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就能打赢田间“白色污染”这场攻坚战,废旧农膜变废为宝这条路会越来越畅通。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