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学生减负“下半场”,更要把学生作为主体

2020-01-10 18:29: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了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2019年12月,河北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据悉,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类似实施方案。到了今年省两会上,中小学生减负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燕赵都市报)

多年来,给中小学生减负似乎成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必修课”,每年各地教育部门都会出台各种各样的减负措施,时至今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有的反而越来越沉重。正如河北省政协委员、保定市河北小学校长武文革所说:“减负方案规定得很细,可以说,政府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给中小学生减负。”但是政策的初衷与实际的效果不能同步,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到了减负的“下半场”,减负之路应该怎么走,更加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减负,要先摸清负担来自何处。孩子负担重,有学校的问题,与社会的压力和家长的迫切也是分不开的。家长期望值高,带来了普遍的社会焦虑,“满分也不满足”的心态在家长中蔓延。又因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综合素质大不一样,看到听到更加“优秀”的孩子出现,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了后,被各类“朋友圈文章”弄得“心神不宁”。而学生减负不明显,更是由于“外来因素”的压迫,学生有太多东西要学,家长有太多东西想让他们学,培训机构希望则是希望学生什么都学,而教育部门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当中,给不了学生和家长们“定心丸”。消除这些不合理现象,需要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确保减负真正取得实效。减负归根到底是减学生的负担。现行的减负政策举措,往往是教育部门在按照自己的思路闷头出文件。可真正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意见被忽略了,不论相关部门还是家长,都很少有人去倾听学生的想法。所以说,在学生减负的“下半场”,更要关注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

“减负”答卷,考的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实效,反映的是教育改革的决心和能力。一减“制造恐慌”的培训机构,二减课程范围外的“拔高”部分,三减教师与教务工作无关的“应酬性”负担,才是“减负之问”的正确回答。(董丽丽)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