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抗旱设施不抗旱”,症在作风

2020-01-13 11:55: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在华东一省份中南部某县采访发现,一片玉米地里,有的玉米种下一个多月才刚刚长过膝盖。据当地村民反映,因为浇不上水,等老天爷下了雨,玉米才长出来。

据了解,这个县曾先后两次入选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仅2012年,项目投资就达9837.51万元,全部用在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1月11日 半月谈网)

庄稼遭遇干旱,投资近亿元的水利设施却成摆设,农作物有无收成还得看老天的脸色……这决不能当笑话看,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恐怕想哭的心都有。抗旱设施不抗旱,受损失最大的,必然是当地群众,但受影响最大的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形象。

媒体曝光的这个县,曾先后两次入选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仅2012年就投资近亿元。可见,当地在涉农水利设施的建设上,可谓是相当大方、下足了功夫,修建的也有模有样,否则怎会入选。按理说,在当地政府如此重视下,又投入了巨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应该是相当好,能够为群众开展农业生产提供足够支持才对,事实却正好相反,让人痛心。

投入近亿元修建起来的水利设施,却不能起作用,也说明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维护肯定存在问题。要承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除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外,更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特别是后期的管理维护,如果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设施建得再好、再完善,也会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沦为摆设。从媒体记者调查的情况看,除了该县外,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重建轻管、建而不管,是抗旱设施不抗旱、水利设施沦为摆设最重要的原因。

重建轻管、建而不管,或许有资金缺口大、先天设计有缺陷等等客观原因,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当地党委政府难辞其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项目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应该做到科学、精细、考虑周全,与实际需要紧密集合,既要贴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更要确保设施设备的后期维护和资金保障问题。这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真正从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解决问题,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做好。

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是天大的事,任何的懈怠、敷衍,都可能酿成大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有少数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坚守为民之心不够,作风漂浮,服务群众思考不多,甚至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于水利工程来说,要让其发挥作用,服务农业生产,不仅要重建更要重管,而对于一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说,为人民服务,就要持续深入从转作风促政风,要有想法有行动,敢做敢干、落实落地,才能见成效,才能让群众满意。(高原白)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