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构建清朗乡风,多点“文化姻缘”才好

2020-01-16 19:53: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间大庄村小伙儿石卫媛和南古寨村姑娘张维喜结连理,这场姻缘打破两村百余年互不通婚的坚冰,使得两村握手言和,消除了百余年的恩怨。(燕赵都市报1月16日)  

美好的情感总能带来美满的结局,一场姻缘化解百年恩怨,所谓的“百年不通婚”老规矩随着新人婚礼的举办成为历史。没有绕不过去的门坎,也没有解不开的宿怨,这对新人的勇气值得为其点赞和祝福。圆满结局的背后,如何破解乡村社会中的陈规陋习,构建匹配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乡风文明,涵养积极健康、和谐有序的乡村人文情怀,并以此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同样需要我们思考。  

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孕育了特有的乡村文明,这其中既有淳朴厚重、教人以善的生产智慧和处世哲学,也有蒙昧落后的理念糟粕,因此,审视当前乡风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历史眼光,留住好传统,摒弃旧陋习,弘扬新风尚。“万民乡风,旦暮利之”,美好的乡村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通过挖掘农村传统道德资源,涵养新时代农村群众的人文情怀,淳化民风民俗、弘扬移风易俗好风尚,赋予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构建新时代文明乡风意义重大。而在此基础上,积极践行移风易俗,剔除不合时宜的糟粕元素,更能进一步清朗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美好生活向往人皆有之,就像“百年不通婚”的起源莫衷一是、但求新求变的期盼是相通的。好的文化得群众认可,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春风化雨的文明养人心,也能解心锁。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的今天,和谐稳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各项工作开展好的基础。化解基层群众纠纷需要机制构建和文化滋养,“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不是怯懦,而是一种美德,一种胸怀。一位在基层长年从事调解工作的人说,村里的很多纠纷与其说争的是理,不如说赌的是气。“枫桥经验”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依靠群众”,群众互为助手、互为依靠,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不正是传统俗语:“邻里好,赛金宝”的生动体现吗?一场婚姻化解百年恩怨,美好的文明润物无声。构建文明乡风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有营养、有价值的成分,把好农村发展中的文化脉搏,畅通化解矛盾的渠道,用好道德教化,涵养人文情怀,让新时代的文明新种在农村土壤中落地生根。(宋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