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雕琢时代“乡愁”,铭刻家国情怀

2020-04-24 19:13: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想用这种方式,留住乡愁,留住我们的渔家文化。”在沧州渤海新区王洪恩的心中,他的乡愁就是蓝天碧海间穿行的条条渔船。过去的三年来,他制作了大大小小的船模42艘,走亲访友就送船模,还赢得“船模王”的美誉。(燕赵都市报4月24日)  

渔家春秋,潮起潮落,向海为生的人们始终无法割舍对大海的感情。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船模王”手中雕琢出的的条条渔船,行在碧海云天间,承载着水上人家的春华秋实与苦乐悲欢。  

乡愁是什么?也许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也许是门前的一口古井,也许是村口的老树昏鸦,也许是暮色中的炊烟袅袅,但归根到底是中国人骨子里对“根”的执拗。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故乡的水总是最甜的,就像母亲做的饭总是最可口的。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依恋犹如天边的云,高不及手,有形有色,虽虚无缥缈却淡然甜蜜。“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鸡啼、犬吠、蛙叫、蝉鸣都是歌。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长辈的唠叨里全是温暖的情愫,乡亲们慈祥的脸上尽是无声的挚爱。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不管故乡是深山老林,还是一马平川,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原风景。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哪怕全世界把自己抛弃,故乡依然会“以一种等待的姿态盼望自己的归来。”

一首《乡愁》,寄托了余光中先生朴素而真挚的家国情怀。其实,中国人的对故土的眷恋早已潜移默化为对家国民族的深沉热爱、对悠久历史的骄傲自豪。“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中国人主动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将对家庭的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情怀延伸成志愿为民、奉献社会的担当。这种从“小家”化为“大国”的家国情怀就像滋养华夏民族的长江黄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革命战争年代,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与侵略者誓死周旋、寸土必争,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无数一线工作者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书写了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壮丽诗篇。“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以人民至上、忧乐天下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初始之地。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眷恋故乡、热爱祖国的无限热忱是精神寄托,更是前进动力,这种力量让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东方,让革命火种在蹉跎峥嵘岁月中燎遍中华大地,更能让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披荆斩棘、愈行愈坚。(宋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