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组工交流>>

防微杜渐,应及时给低保漏洞打“补丁”

2020-07-09 11:54: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天津市纪委监委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涉及一起为河北区建昌道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冯绍洪等人失职失责、违规发放困难补助问题。(7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经查,冯绍洪等5人,明知建昌道街道福桥里社区居民王某某家庭不符合条件,仍违规审核通过其低保申请。并且,在收到王某某家庭违规享受低保的反映、查证属实的情况下,仍继续向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导致其一家违规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困难补助共计13.5万余元。

低保政策,原本是城乡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但由于家庭收入核实难、层层审核流于形式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部分“开豪车吃低保”、“住豪宅、出入高档会所吃低保”等现象。国家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孤、弱、病、残等贫困群众的现实困境,但是,这样的利好政策却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富人保”“关系保”“错保”等问题,导致本该享受相关政策的困难群众“怨声载道”。同时,也赤裸裸地暴露出低保政策在管理中存在着严重漏洞。

根据2012年《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可知,困难群众申请低保的流程大致可概括为群众申请、审查受理、家庭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动态管理。其中家庭调查是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组织驻村干部、社区低保专干等工作人员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逐一进行调查核实,核实方式中有邻里访问,邻里对申请人的情况可谓是知根知底,任凭申请人如何作假也难以瞒过常年相处的街坊四邻,即便是家庭调查未发现,在民主评议环节也能检验出低保申请是否符合规定。

然而在实践中,家庭调查“隔靴搔痒”,甚至民主评议也不到场,导致被架空,沦为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一言堂”,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作用。

针对利用公权力为他人吃低保提供方便这一现象,尤其是让层层审核流于形式的,要依法启动司法程序与问责程序,让以权谋私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还要反思低保评定工作存在的漏洞,要为这些漏洞打好“补丁”,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确保低保评定工作的风清气正,真正让低保成为困难群众的“最低保障”。(周银)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