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婚闹”当有度,别把恶俗变风俗

2020-09-30 10:19: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9月28日下午,开封一小伙新婚被恶搞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记者在视频中看到,在开封闹市区的一家酒店门前,当天结婚的新郎官被朋友们脱得只剩下一条内裤,在两个哥们的“劫持”下被关进一个大铁笼子里待罚;随后,一颗颗生鸡蛋像炮弹一样砸向新郎官,顿时新郎的身上黄液直流,一篓鸡蛋很快被消耗光;更“给力”的是一铁哥们手拿一桶绿色油彩,从新郎的头上浇下。(9月29日 东方今报)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它本该是严肃神圣的。婚礼时适当的“闹”可以为婚礼增加喜庆欢乐的气氛,但当婚闹跌破尺度,“风俗”便不可避免的向着“恶俗”发展了,恶搞不是喜庆,没有底线的娱乐便是胡闹。

“婚闹”本是我国的传统婚姻习俗,但时下许多地方的“婚闹”却已逐渐变成了披着习俗外衣的低俗行径。于是当下人们想到“婚闹”,脑海中便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如低俗、变味、恶心等关键词。

婚闹的前身是“闹洞房”,据记载,这种婚礼娱乐方式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近代学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汉书》上也有记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夫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

古代中国人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常是盲婚哑嫁,婚礼双方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可能素未谋面,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而此时“闹洞房”便提供了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和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而中国古人的道德观念和礼俗观念强烈,且在古代中国男女礼教十分严格,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故传统“婚闹”闹而有度。

但在现代社会“盲婚哑嫁”已基本不存在,如今婚礼上的闹剧更多的是顶着传统婚俗的帽子浑水摸鱼,将个人私欲凌驾于道德之上。2016年,某影视明星婚礼上,众男性闹伴娘柳某的事件更是引发一场全民对低俗婚闹的讨伐。明星婚礼尚且有此陋习,百姓生活中"婚闹"的程度更为严重。闹上法庭、闹出人命、闹得亲戚朋友反目的比比皆是。《山东农业》的《闹洞房闹出的人间悲剧》中就讲述了山东济阳崔家寨镇一位新娘因闹洞房受到旁人的嘲讽、丈夫的猜疑,患上精神病后自杀的真实事例;泰安16岁的小丽受邀做伴娘,被前来参加婚礼的十几个小伙子上下其手,扒衣猥亵,回家后自杀两次未果;桂城四名女子组成的伴娘团在“迎亲”环节被多位伴郎扯烂衣服、裤袜。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个别行径也早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犯罪的高度!

《刑法》有关“猥亵”的条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及“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诸如此类的恶俗婚闹形式,已然让“婚闹”成为了民俗文化的糟粕,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

民俗与恶俗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对于积极正面的传统习俗,我们理应当进行提倡与传承,而对那些明显违反公序良俗的失德违法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抵制。厘清民俗与恶俗的界限,别让低俗行为抹黑了民俗之美!(李晨雨)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