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杨思:智能时代,别让老人遗留在“数字”之前

2020-10-13 14:53: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在重阳节之际,记者通过走访了解了许多老人如今的生活状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扫码支付等等,智能化的时代,许多老年人感慨被“抛弃”。(10月13日华商报)

如今,得益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智能生活加速推进,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然而,一些老年人对此却感到力不从心。在火车站,电子客票的推广极大节省了旅客出行的时间,却也给不会网上购票的老人增加了难度;在医院,预约挂号有助于就医问诊秩序井然,但一筹莫展的老人不得不站在挂号机前寻求导医帮助;在餐厅,扫码点餐、移动支付方便又卫生,而还在使用老年机的人就会无所适从。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有可能构成一道数字鸿沟,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因为老年人没有健康码导致无法出入小区、乘坐公交的新闻,一度引起社会关注。

数字时代,不能落下那些年迈的身影。《2019-2020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近五年来,老年人触网速度是整体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的1.6倍。截至2018年6月,中国的中老年网民总数已经突破两亿,其中50岁以上网民超过8000万,60岁以上网民超过4000万。如今火爆的短视频,不少老人也玩得不亦乐乎。然而,除了身经百战的“资深网民”,更多的老人是被动上网,使用智能手机更显笨拙。如果说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从父母一代到子女一代的知识传递,那么在信息化社会,面对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年轻人来帮助父母和祖父母辈,进行“文化反哺”。早在2016年,北京顺义老年大学石园西区分校就应学员要求开通手机班,立刻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这一经验值得相关各方借鉴。

对一些互联网平台来说,要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替代选择,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智慧老龄社会新形态。除了在技术开发中更加注重老年人需求和习惯外,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也要给老年人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不能让数字屏幕成为提供服务的唯一途径。在医院、银行、电力等服务领域要保留一定数量的人工窗口,兼顾各方需求。此外,还要明确对“拒收人民币”等行为的处罚标准,以立法方式严禁商业机构取消现金购物。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迈入数字新时代,我们不该遗忘“前浪”的存在。尊重社会生活中的差异性、多样性,体现中国制度的温度,社会各界要对老年群体等弱势群体多一些体谅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智慧的果实。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