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因地制宜,结出“劳动教育”硕果

2020-10-15 20:03: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如何破解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场地难题?如何丰富课程内容?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河北省部分学校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克服开展劳动课场地难题,丰富课程设置,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

劳动教育开始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2020年一系列文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劳动教育,不只是到农村种地。创新教育形式,因地制宜;拓展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才是正道。种庄稼肯定是劳动,但劳动形式不只限于种庄稼,劳动课也不能都去农村种地。比如把学校的劳动区域安条块划分出“责任田”;安排学生去幸福敬老院义务劳动;区分二十四节气、制作老粗布、压粉条、磨豆腐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劳动;城市的学生们与农村学校的小伙伴结对,跟着农民伯伯给苹果套袋、给棉花打顶、给草莓上肥……这些创新的做法,从实际出发,都能让学生强化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不影响考出好成绩。教育家徐特立曾说,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培养一些宝贵的个性品质,如学会集体工作、热爱劳动、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等,可谓益德;能增长知识和才能,如种小麦之余,还核算生产投入的成本和亩产小麦的收益,及分别加工成馒头、面条、烧饼、油条、大饼、挂面和面包等面食的经济效益,可谓益智;能增强劳动技能和强健四肢体魄,可谓益体;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和发挥创造性,可谓益美。德智体美劳一体,通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更能寓教于乐,寓教于劳,相互促进。

劳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问题。社会一边抱怨现在的孩子责任心差、抗压能力差,不会劳动、不愿劳动;一边全家围着孩子转,舍不得孩子干活、舍不得孩子动手,“只要学习好,干什么都行”。业余时间都用来上补习班、才艺班,劳动能力弱、劳动观念差,是必然的。《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一书上热卖排行榜,说得是一位得癌症的妈妈,教五岁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起来做饭,她认为,吃得好才能活得好,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爱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独自生存的能力,不只是在教室,不只是在家里。

教育是要立人。一个学生,一定要接触真实的世界,如果只在象牙塔里读书,一定会走偏。劳动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是顺应人内在成长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期待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在社会蔚然成风,结出丰硕成果。(董丽丽)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